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时政聚焦 >> 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文明细节 >> 阅读

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文明细节

2017-12-06 08:42 作者:张曦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郑雪婧
分享到: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如今,我们更是把“文明”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大力宣传、引导、立法,打造文明城市、文明社会。

对文明的重视和追求,既是因为文明本身的价值,也是因为现代社会里不文明行为俯拾皆是,令人叹息、痛惋。

历史古迹上的“到此一游”,爬上雕塑合影,在博物馆里大声喧哗,在电影院里接打电话,在大街上随地吐痰,这些现象让社会文明受损,让人如鲠在喉。甚至一个不负责任的宠物“铲屎官”的行为,都会成为文明的“伤疤”,城市的“牛皮癣”。

好在,我们认识到了不文明顽疾必须铲除,文明行为必须倡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近日召开,大会表彰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代表等。这是从国家层面的引导,旨在让文明之风吹遍社会每一个角落。

文明需要国家的引导,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不文明的行为会让人愤懑,文明的行为则会让人怦然心动,如沐春风。

安徽宣城的小学生施宇斑马线前向“车让行人”的司机鞠躬致谢。“既意外,又感动!”开车的张先生如此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合肥一位热心农妇搭载一位老太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造成老人遇难。心怀愧疚的农妇先后四次为老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赔偿费,竟一次次被拒绝。老太的子女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好事没好报。

深圳南海大道晚高峰期间严重拥堵,一辆急救车赶着送病人去医院,沿途司机闻笛纷纷让道,硬是在拥堵的车龙中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文明的行为值得点赞,但不能仅仅限于点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文明社会的创建,需要每一个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出行、乘车、排队、购物,每一个细节都是文明的体现,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文明的构成,惟其如此,涓涓细流方能汇成文明之海。

深圳、杭州、武汉、青岛、宁波、乌鲁木齐……很多城市已经为文明立法,让不文明的行为受到相应的惩戒。此举无疑可以起到扬善扶正的作用。

很多时候,不文明行为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代价和成本很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堵车的时候,有人走应急车道更快地驶离;排队的时候,有人插队更早地办完事;过马路的时候,行人闯了红灯“节约”了几秒钟的时间。由于很少有人为之受到惩罚,这些不文明行为起到了很坏的示范作用。

此时为文明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让不文明的行为依法得到处理,既能以儆效尤,又能引领文明之风气。很多去过新加坡的人都感叹当地环境之优美,人们素质之高,举止之文明。细究一下就会知道,在新加坡,如有在非吸烟区吸烟、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行为,都会被控上法庭处以罚款甚至坐牢。在日本,行人闯红灯、插队、不按规定时间投放垃圾等也是违法行为,会被罚款甚至拘留。

由此可见,为文明立法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创建文明社会必需之手段。既引导,又惩罚,双管齐下效果才会更显著。

笔者有一次乘坐地铁出站时,见一位农民工背着一个硕大的行李包,吃力地走在漫长的台阶上。只见后面一名年轻人紧走两步赶到其身后,举起双手托着包裹一起往上走。上来之后甚至未等对方表达完谢意,便挥挥手转身消失在人流之中。

年轻人的善行当非心血来潮,农民工一句诚恳的“谢谢”也让人相信他会将这种爱心传递下去,旁观者看到此举心里也会默默地说,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也要上前帮忙。这就是文明的力量,“润物细无声”。没有说教、没有口号,却让人暖心。

很多人出国旅行回来后感叹国外的文明程度令人羡慕。干净整洁的街头巷尾,生活秩序的井井有条,人们言谈举止的文明优雅,都令人印象深刻。对此,笔者想说,这些当然值得我们学习、效仿,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我们的努力。文明的打造非朝夕之功,文明的建设会一直在路上,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其要义就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文明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举手投足的“文明范儿”去影响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方能“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半月谈记者 张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