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时政聚焦 >> “红白理事会”吹动新民风 >> 阅读

“红白理事会”吹动新民风

2017-11-30 08:50 作者:王苗 陈茅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郑雪婧
分享到:

前些年,在陕西安康乡村,喜事越办越阔、丧事越办越大、名目越来越多,攀比奢侈、失信不孝、迷信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逐渐抬头。针对此,安康市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主题的新民风建设,首先拿奢侈攀比风开刀,以党组织引导、村民自治的方式,使乡风文明焕然一新。

村规民约“接地气”能管用

在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文化村,往年全村一年“过事”曾高达200场次,除了红白喜事,搬家、孩子升学、过生日,甚至连买辆车都要摆酒贺一下。一年下来,村民户均“人情份子”随礼支出超过1万元,但“过事”的主家,往往礼金收了一大堆,却落不下几个钱。

村党支部书记李辉普解读了其中原因:“之前村里的红白事铺张浪费,份子钱一个比一个高,都涨到200元起步了。主家置办酒席须有酒有肉,还得有海鲜等,香烟酒水越来越高档,还要请乐队等来凑热闹,前前后后至少得5万元,让许多家庭尤其是贫困户苦不堪言。一些‘黄段子二人转’等低俗表演混杂在节目中,特别扎眼,败坏了社会风气。”

为了破除这种怪现象,文化村党支部牵头,按照市、区“新民风建设”要求,通过群众会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要求“接地气”、能管用,对婚丧嫁娶酒席、份子钱标准、孝老爱亲、爱护环境等各项内容进行规范,制定标准,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人情往来中有所遵循。

“红白理事会”给乡亲减了负

文化村退休老干部李辉智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挑选10位志同道合的老人“共事”,按事务需要和各人特长进行了分工。不到一个月,理事会就募集了4.7万元,添置齐了“红白事”需要的锣鼓、牌楼、抬杠等家什,组建了鼓乐班子,免费为要“过事”的乡亲提供服务。

同时,他们还牵头印制了“红白喜事通告”条幅,对“过事”的村民进行约定,“过事”只办红白事,其余生日、升学、乔迁等事项一律不得办酒席。红白事酒席不超过30桌,每桌花费不超过200元,礼金每人不超过100元……谁家“过事”,就把这个“通告”挂在谁家门上,以便来客和主人家共同遵守,极大地减轻了乡亲们的负担。

“我们‘红白理事会’在出台‘约定’前是向村民发了调查问卷的,大家一致同意并签了字,这说明大伙都觉得‘过事’铺张浪费、礼金高受不了,以前只是怕自己不参与让人笑话抠门、老土,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李辉智高兴地说。

“一约四会”吹散陈规陋习

粗略估算,通过“红白理事会”的服务和“村规民约”的约束,现在文化村村民过个“事”至少能节约2万至3万元,并且,“过事”的数量也大幅下降。村民负担轻了,大家的人情味反而更浓了,邻里更和睦了。

文化村的情况只是安康市推进新民风建设的一个缩影。安康将移风易俗用群众自治的办法来推动,引导全区所有村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建立起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的“一约四会”,选拔一批身体健康、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贤达(简称“五老”)进入“四会”和村综治维稳中心。

“五老”直接参与引导服务群众的请客过事、矛盾调解、禁赌禁毒、道德评议等事务,实现了“好人好事有人赞、歪风邪气有人管”,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吹散了多年来在基层形成的陈规陋习,激发出安康乡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强大动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