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军事 >> 跟产培训:“跟”出几多效益 >> 阅读

基层部队技术人才紧缺?试试"跟产培训"这一招

2018-05-07 09:02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孔德明
分享到:

原标题:跟产培训:“跟”出几多效益

——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蹚出培养技术骨干新路子

加钢淬火好熔炉

五一国际劳动节刚过,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又一批技术骨干,经过营连层层选拔推荐,即将奔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个装备生产厂家,接受“跟产培训”。

近年来,这个旅在全军部队较早完成整体换装。他们与装备生产厂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选派技术骨干走进装备研发厂家、生产一线,潜心学习原理、研究构造、练习装配,330余名精维修、通装备的专家型尖兵脱颖而出。

“修理大拿”缘何训练场上“掉链子”

跳出营盘小天地 喜迎军地通才2.0版

谈起那次对抗演练,勤务保障营装甲底盘修理技师、三级军士长刘长城至今仍记忆犹新。

演练中,合成二营一辆步战车突然“趴窝”。刘长城奉命火速赶到现场,他左瞧瞧右看看,一番“望闻问切”,折腾了半天也没鼓捣明白。

“我看你这个‘修理大拿’也是徒有虚名!”营领导急得火冒三丈。刘长城也有一肚子苦水:“这批新装备刚刚配发不久,谁敢动手乱拆?”

这批新装备配发前,旅里也曾组织技术骨干进行集训,但只是象征性地讲了讲装备的各种原理参数,对内部油路、电路、气路等具体情况却讲不清楚。如此看来,训练场上发生“掉链子”的事也在所难免了。

现实“逼”出了旅领导的新思路:跳出营盘小天地,走向社会大市场,依托装备生产厂家,及时安排技术骨干“跟产培训”。

旅里很快派人前往该型步战车生产厂家。双方经过调研协商,达成军地协同培养人才的战略协议:每年培训一批,每批培训15人,培训期限为一个月。

没过几天,刘长城与另外14名技术骨干背上行囊,兴奋地来到装备生产厂家。这期间,他们通过观看实物对比、裸件组装,潜心学习原理、研究构造,对步战车内部构造及各项功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刘长城说,经过培训后再看这些铁甲战车,如同透明玻璃外观察一样,内部各个零部件装配位置、全车各种线路管路布设全都一清二楚。

谈起那段培训经历,与刘长城一同培训的其他技术骨干也都感到自身专业技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对装备出现的疑难杂症,他们不仅诊断得准,而且能很快修好。

“这批‘跟产培训’的技术骨干一回来便初露锋芒,确保了新列装的轮式装甲装备‘小修不出营门’。”在旅政委崔海旭看来,人才培养的融合是军民深度融合的一条捷径:直接催生了思想观念、创新精神和诚信意识的全面融合;如果说以往军地两用人才培养还只是军地通才培养的1.0模式,那么如今“跟产培训”就是着眼构建军民一体化的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军地通才培养2.0模式。

战士为啥能有组装步战车的本事

一次偶然成必然锦旗堪称“报春花”

这个旅尝到了甜头,旅领导却很快发现,伴随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这种小规模培训已远远满足不了部队现实需求。

他们派人前往包头、昆明、重庆等5个装备生产厂家考察,相继达成军地协同培养人才的战略协议。不久,第二批70多名底盘、炮塔、电台、无人机等各专业技术骨干,分别被送到新装备关联的生产厂家和院所“跟产培训”。

谈到其中好处,一位装备生产厂家的部门领导坦言:“‘跟产培训’有利于部队人才队伍快速形成战斗力,也为我们售后服务节约了大量成本。”

“过去不具备自修能力,装备一出现疑难杂症只能请生产厂家派人来鉴定维修,每年都得请人来十几次甚至几十次,部队战备训练受影响不说,官兵还产生了依赖心理。”旅装备维修科科长程天祥结合实际介绍说,有了部队“跟产培训”出的专家型人才队伍,每年邀请厂家维修新装备的次数比过去减少了70%以上。

“跟产培训”次数不断增多,厂家对参加培训的技术骨干越来越信任。慢慢地,开始让他们参与装备组装。四连步战车驾驶员曹喜锐介绍,仅驾驶舱一个小电闸盒里就有60多条线路,开始他先看着师傅逐条线路连接,边看边体会,后来自己也能很快完成一个电闸盒线路布设连接。

一次,有一家生产厂家的一批新装备急于列装,人手紧、任务重,厂家领导决定让“跟产培训”官兵全程参与装备组装。当时技术骨干们两人一组,不到3个小时就能独立完成一台发动机附属系统的组装,厂家按时完成了装备生产任务。

那批技术骨干“跟产培训”结束后,厂家专门给这个旅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两句话:军民融合创佳绩,跟产勤学砺精兵。

旅领导说,这面锦旗是“民参军”企业对基层部队的肯定和赞誉,更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迈进的一枝“报春花”。

如今,合成三营助理工程师李海军更加信心满满:“毫不夸张地说,经过生产厂家‘跟产培训’后,现在就算把步战车全部拆掉,我们的战士自己也完全能组装上!”

地方为啥常给部队发来邀请函

“蓝领”真是好样的“三能”队伍打得赢

“邀请贵部侦察营无人机操作手王建鑫前来授课……”前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一家航天学院,又一次给这个旅发来邀请函。旅副参谋长刘坦克说,近几年每年都会收到地方发来的邀请函。

四级军士长王建鑫曾是这个航天学院“跟产培训”的一名学员,培训结束后与航天学院的师傅联合攻关,共同研发出一款智能情报处理软件,显著提升了无人机侦察定位精度。王建鑫被这个航天学院聘请为“外控岗位培训讲师”,相继为全军部队培养420多名优秀无人机操控手。

如今,“跟产培训”已在全旅形成“滚雪球”效应,部队涌现出一批“上装能操作、上阵能指挥、上场能维修”的技术骨干人才队伍。去年8月,这个旅参加“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训练,迈出营门即步入战场,一路奔袭战情不断,全员全装远程机动1800多公里,没请一名装备生产厂家人员伴随保障。旅长张革强表示,实现全员全装投送按时到位,“跟产培训”技术骨干功不可没!(徐彬 仲崇岭)

采访手记

未闻鼙鼓先育良才

■仲崇岭

《礼记》有云:闻鼙鼓而思良将。意思是说,一听到催征进军的鼓声,人们就会想起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由古推今,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需要卓越的将领,也需要优秀的人才,只有未闻鼙鼓先育良才,才能在战争中赢得主动权。

习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通过军民融合把军队搞强。”把军队搞强,人才至关重要。信息化战争作战节奏快、战场消耗大、保障需求复杂,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培养周期也更长。如果平时不注意选才育人,到了战时“思良将”,结果必然是失望。

从这个意义上讲,“跟产培训”是化解基层部队技术人才紧缺的有效一招。这也充分说明,只要各级指挥员常思打仗之责,常谋打仗之策,积极主动用好军民融合这一国家战略,基层部队就一定会催生人才辈出、“良将”云集的可喜局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