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军事 >> 能打胜仗的有力保障 >> 阅读

能打胜仗的有力保障

2017-08-09 08:48 作者:代 烽 特约记者 花 晓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孔德明
分享到:

大洋深处,“油龙”飞架两舰之间,海上综合补给演练在风浪中展开;异国上空,我新型战机展翅蓝天参与联演,远程境外伴随保障有力;中原腹地,键盘声声调度急,三军“粮草官”携手联合保障……一幕幕威武雄壮的画卷,折射出我军后勤保障发展的历史性变革。

穿越时空,回望起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打仗的武器弹药、伤员的救治、缴获物资的保管等等,起义队伍都进行了周密安排。我军后勤保障的实践,与我军战斗和发展壮大的历程相生相伴。

90年岁月辉煌,90年波澜壮阔!建军90年来,我军后勤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意义非凡的道路。

保障能力由弱到强——

有力的保障是胜战之基,保障力之变折射战斗力之变

这是一幕喜人的景象——

2016年7月,东部战区陆军某炮兵旅经过2500余公里立体投送,挺进贺兰山下的古战场,拉开陆军一次跨区演习战幕。尽管路途遥远,可无论是车辆油料、官兵给养,还是武器弹药、战场救护,全都得到及时充分的保障。该旅领导感叹:“现在搞演习,再也不用为后勤保障烦心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多次赴远海训练,这标志着我国航母编队的远海训练水平日益提升,也意味着我军具备了保障航母编队赴远海训练的能力。

从背着给养辎重打仗到“轻装上阵”,从“小米加步枪”到保障航母编队远海训练。喜人的变化,折射出我军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

回望历史,我军的后勤保障曾何其艰难。抚今追昔,人们不会忘记:井冈山时期,由于缺枪少弹,不少官兵不得不拿着大刀长矛去杀敌;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将自己身上的棉衣让给战士,自己却冻死在寒冷的雪山上;抗日战火中,白求恩大夫在屋檐下为伤员做手术……

90年斗转星移,90年继往开来。伴随着历史的车轮,“红米饭南瓜汤”“车轮滚滚支前忙”“双脚赛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的动人情景,已成为我军战争史上的光荣记忆。

习主席指出,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这是三军统帅对战争制胜机理的深刻把握,是对全军后勤建设的千钧重托。

“仗怎么打后勤就怎么保、兵就怎么练”。近年来,全军官兵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和战斗队思想,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先后有数百支后勤力量参加演习演练,全面锻炼和检验实战化保障能力。

强有力的保障是胜战之基。近年来,我军出色完成了抢险救灾、跨区演训、远海护航、胜利日阅兵等重大行动,保障功不可没。

保障方式与时俱进——

向改革创新要效益,转型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这一刻,必将载入史册——

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习主席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各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联勤保障基地和联勤保障中心应运而生,标志着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正式建立,在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制胜之路上迈出关键性步伐。

可以说,联勤保障是我军后勤改革的“世纪梦想”。65年前,在那个栉风沐雨、硝烟未散的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提出“探索统供联勤之路,实行三军联勤体制”的构想。1955年开始,我军先后进行了6次联勤改革探索,一次次刀刻斧凿,一回回摸索前行……

今天,这个“世纪梦想”终于实现。我们欣喜地看到,身着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各色迷彩服的值班人员坐镇同一“中军帐”,各类保障力量、保障单元、保障要素融合集成,战略、战役、战术后勤保障能力协调发展,各军兵种保障力量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站在时代的坐标上,回望来路,我们会发现,我军90年保障能力建设史就是一部改革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广大苏区干部发扬风格,自带干粮去办公;抗战时期,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三光”政策,中共中央及时发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兵简政”等指示,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勤保障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可以想见,融合保障即将成为我军重要的保障方式。

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联勤保障”“融合保障”,我军保障方式与时俱进,转型建设迈出铿锵步伐。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放眼全军部队,军民融合保障正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程度拓展:依托地方国有大型交通运输企业组建战略投送支援船队,助推民船国防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

唯有改革才能进取,唯有创新才能发展。乘着改革创新的东风,我军后勤保障建设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保障重点一以贯之——

服务部队服务官兵,把官兵满意作为衡量保障效益的重要标准

6月中旬,记者踏访红其拉甫、支普齐等艰苦边远一线分队了解到,昔日的不毛之地已通上了车、用上了电,官兵喝上了干净的水,餐桌上夏季有瓜果、四季有蔬菜。官兵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洋溢着幸福。

90年风雨砥砺,90年岁月峥嵘。坚持服务部队、服务官兵,这是我军一以贯之的保障原则。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之初,我军保障困难。毛泽东在夜间工作时经常只点1根灯芯(按标准可点3根),为的是节省出一个铜板用于保障部队。

战争年代,官兵节衣缩食,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和平时期,部队始终把保障的重点放在基层,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向一线倾斜。

习主席始终牵挂基层官兵的衣食住行,每到基层部队调研,都深入连队宿舍、食堂、哨所了解情况,强调要想方设法为基层排忧解难,多办暖人心、稳军心的事。

服务基层服务官兵,官兵满意是服务的最高标准。暖心的消息不断传来:全军远程医疗系统联通神仙湾、墨脱、南沙等偏远地区900多个单位,驻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部队官兵吸上了氧,2000多个保温菜窖落户“三北”地区和西藏边防……

“优质高效保障”是习主席对联勤保障部队提出的要求,更是检验改革成效的关键。

今年初,一批训练保障物资直抵西部战区陆军某团训练场。这是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按照联战联训联保要求,变“上门请领”为“送货上门”带来的可喜变化。

保障链连着信息链,优质服务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军人保障卡系统在全军普及应用,依卡管理、凭卡供应、持卡消费的新型供应保障模式基本建立;军人保障标识牌目前已完成相关产品的研制和联调联试。信息化后勤保障的加速发展,为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