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军事 >> 做有态度的军工厂:防空导弹是这 >> 阅读

做有态度的军工厂:防空导弹是这样造的

2017-06-19 09:06 作者:赖瑜鸿 通讯员 李振刚 陈艳娜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孔德明
分享到:

造中国最好的单兵防空导弹

2002年8月的一天,车臣地区,起飞不久的俄罗斯米-26直升机成了活靶子,被武装分子发射的一枚导弹突然命中,坠毁后迅速变成巨大的火球,120多名俄军士兵丧生。这枚威力巨大的导弹,正是SA-7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多场局部战争表明,集体积小、重量轻、隐蔽性好等优点于一身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已成为打击低空飞行目标的有效武器。

近年来,我国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迅速,凭借稳定的技术性能和优异的实战表现,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去年8月,在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军事比赛-2016”中,中国代表队使用国产某新型便携式防空导弹夺得7个参赛国中综合总评第二名的好成绩。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某总体总装厂,是国内主要生产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军工企业之一。近日,记者走访这座军工厂,探寻新型防空导弹一飞冲天背后不为人知的研制历程。

跨代研制,第三代产品“应运而生”

形态各异的导弹样品、分门别类的影像图片、精彩翔实的资料介绍……在该厂的展览馆内,记者有幸见到了我国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大家族”。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自诞生以来,已经发展了三代。”厂长唐卫国介绍,目前他们生产的导弹属于最新的第三代产品。然而,在历代防空导弹展示区里,记者却没有发现第二代产品的踪影。“由于第一代产品落后于国外同行,第一代产品停产后我们直接跨代研制出第三代。”唐卫国解释说。

“相比前期产品,第三代的主要特点是具备了抗红外诱饵干扰能力。”唐卫国说,他们研制的国产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先进的抗干扰技术,能有效对抗多个红外干扰物。

听完唐厂长的介绍,记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近距离感受它的风采。穿戴好防静电服和鞋帽,记者来到了部装车间制导舱试验室,只见导引头综合测试平台在高速运转,发出刺耳的声响。导引头,正在模拟各种复杂条件下对“目标”进行跟踪捕获。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综合测试平台,能够有效提高防空导弹的精确制导能力。”唐卫国解释说,它能模拟复杂的强干扰战场环境,检验导弹的抗干扰和打击摧毁能力,确保导引头各项性能参数达标。

跨代研制,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很艰难。回想第三代产品攻关的艰苦岁月,负责产品工艺设计的副总工程师颜松(化名)谈起了某关键部件尾线设计制造的一段经历——

尾线是防空导弹捕获目标和实施攻击的信息通道。从外观上看,就是几根超细的金属线,而细细观察会发现,尾线都裹着一层薄薄的“外衣”,他们称之为“尾线穿衣”,目的是实现信息传输的及时、稳定和准确。因此“外衣”的材质,必须满足“既要细,又要结实;既要抗高温,又要耐低温”等诸多苛刻条件。颜松和同事们根据设计要求,经过反复测试,选定了新疆的纱和重庆的棉。为了让新疆的纱“贴身”穿在发丝般细的金属线上,让重庆的棉裹紧尾线整体,达到紧致密闭的效果,他们艰苦攻关,最终成功研究出恰当的方法。

“武器装备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唯一途径就是自主创新。”颜松坦言,航天科工人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攻关,他们相继攻克了跨代研制过程中诸多技术难题,第三代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一次性通过试验检验。随后,该型防空导弹装备陆军部队。

精于毫末,绝不能让导弹带“病”出厂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属于高科技精密制品,在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在该厂部装车间大楼里,记者发现,大到导弹架构、小至一丝一线,生产工人对各个生产环节都反复对标检查,消除一切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线包是核心部件导引头内的关键零件。线包绕制被称为“指尖上的芭蕾”。走进线包班,已经从事线包绕制工作25年的班长杨师傅正带领着年轻的组员们小心地绕制线包,直径不到0.05毫米的铜芯漆包线在她们熟练细致的操作下,密密匝匝地绕制在拳头大小的线圈上。

“每个线圈绕制看似简单,却要经过同轴度、位置度等各类技术指标的反复检测。”部装车间副主任姜永武说,为了确保导引头的性能良好,线圈的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小。

既然人工耗时费力,为什么不用机器代替人工操作?姜永武解释说,使用机器绕制的线圈只能达到检测标准的较低要求,各项指标都不如人工操作。为了保证成品的高质量,他们对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加工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在精钳班,高级技师张明在25倍显微镜下对组合件进行去毛刺处理,这项工艺误差要求控制在1微米以内;在惯性仪表中心抛光班,技师胡宇对外形比硬币还小的平板透镜进行抛光,面形误差必须控制在0.5微米;在数控车间,绰号“车工一把刀”的技师梁祚慧对连手指甲都夹不起来的插针,一遍又一遍地打磨……

“人工操作虽然耗时费力,但往往能打造出军工精品。”姜永武说,在他们心中时刻紧绷精品意识这根弦,确保每一个部件符合标准。

面向战场,提升导弹的实战效能

去年盛夏,西北大漠。蓝方一架靶机高速袭来,并释放出2枚红外诱饵弹,红方射手肩扛国产新型防空导弹,快速捕捉、稳定追踪、锁定发射,导弹如“利剑”呼啸而出,直扑目标……

“别说2枚诱饵弹,再多几枚诱饵弹,命中真实目标也不在话下。”谈起这款防空导弹的优异表现,陆军武汉军代局某军代室总代表邹侃介绍说,这款防空导弹采用了最新的抗红外干扰技术,具备全向攻击目标的能力。近些年,军代室和工厂按照部队实战化要求,开展了“仿真训练+跟产培训+实战保障”的“三位一体”技术服务工作,为部队培养了一批优秀射手。

在仿真训练系统研发过程中,军代室和工厂技术人员走访空军部队和科研院所,收集各类战机的详细参数,建立目标和飞行轨迹模型,把系统软件分为场景、气候、目标、判定等多个子系统,营造逼真的战场环境。

去年,陆军某部组织单兵迎面射击、尾追射击和行进间射击高速靶机等高难度课目训练。当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地面地物和空中积云反射红外信号强烈,尽管这样,经过培训的射手实现了导弹在复杂条件下成功拦截靶机。

“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唯一标准。”谈及国产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未来发展趋势,唐卫国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提高导弹抗干扰和全方位打击能力,采用智能化制导技术,让防空“利剑”更加锋利。(赖瑜鸿 通讯员 李振刚 陈艳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