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消费金融疯长,泡沫风险露头 >> 阅读

消费金融疯长,泡沫风险露头

2018-04-12 09:04 作者:李鹏 牛少杰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常磊
分享到:

数千元的电动自行车只需首付千余元就能骑走;车身贴上小广告,分期贷款商家还。如此力度的优惠,让河南一家电动车销售商一时间门庭若市。然而,数月之后,门店关门,麻烦接踵而至。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名目繁多的消费金融扩张迅速。在刺激消费的背后,由于行业发展不规范、监管滞后,暗藏泡沫和风险,亟待重视。

分期购车圈套,万名群众被骗

2017年8月中旬,郑州上班族陈旭(化名)从一家名为“和平公司”的门店选购了一款售价5800元的电动自行车。“店员说,只要办理购车分期贷款,首付1898元就能骑走电动车,车行按月替我还分期贷款,但要按车行要求在车身粘贴指定广告,每月定期来门店检查或更换广告。”陈旭说。

不影响美观还省钱,陈旭便在店内线上办理了12期、每期还款945元的购车分期贷款。经计算,办理贷款后的车价连本带利达13238元。

进入10月,陈旭发现,当月和平公司返还用于偿还分期贷款的945元广告费,并未打入他购车分期还款的指定银行账户。与门店协商后,陈旭自行垫付了一个月分期欠款。而到了12月,众多像陈旭一样贷款购车的车主发现——和平公司关门了。

小贷公司定期从车主绑定的银行账户扣钱,不还钱就经常电话骚扰车主的家人和朋友,更有车主收到威胁人身安全的短信。无奈之下,去年12月初,购车群众相约走上街头、围堵道路,要求政府部门介入调查。

据警方不完全统计,卷入这一事件的购车群众达万人。半月谈记者从和平公司橱窗内张贴的一份通知书上看到,各地有十几家提供购车贷款服务的金融公司牵涉其中。目前,专案组正在开展调查取证、客户登记、司法审计、追赃挽损等工作。

消费金融疯长,风控形同虚设

近年来,名目繁多的消费金融扩张迅速,激烈竞争导致行业乱象频出,风控形同虚设。而监管滞后,更让这一金融领域几乎“不设防”。

据多家电动自行车门店负责人介绍,郑州市场上所有门店基本都可以提供购车分期贷款,消费者可以在众多的贷款公司中任意选择。

贷款公司的数量、种类之多,令人眼花缭乱。这些贷款公司既有本地的,也有外省的,有银监会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有地方金融办审批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和网络贷款公司,其中不乏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游离在监管边缘的金融服务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等。

这些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各不相同,业务涉及汽车、手机、家电、电动车等众多消费领域。一些公司宣称全部依靠自有资金提供消费贷款,也有公司表示除自有资金外,还可以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据了解,这些贷款公司的人员众多,规模较大的贷款公司在郑州的业务员超过千人。

多家贷款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对于网络小额消费贷款的贷前审核和风险控制,他们主要依靠第三方征信大数据和电话回访。由于多数消费者没有信用记录,只要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就可以通过电子系统做到1秒放贷。

目前,这些贷款公司基本都以线上办理业务为主,但在执行层面,相关监管工作却严重滞后。

和平公司事发后,半月谈记者就群众反映的问题多次联系负有监管职责的河南省金融办。截至发稿,对方仍未接受采访。

泡沫化露头,亟须从严监管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群众本有能力全款购车,却因听信能返还广告费而办理消费分期,有的还因此选择超越自己还款能力的高消费品。更有一些消费者,毫无金融常识,贷款全部由店员代办,合同上既无手写签名,甚至连还款期限都不清楚。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创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现实需求,二是风险可控,二者缺一不可。而当前小额贷款等针对大众化的消费金融创新,存在过度泡沫化倾向:一是消费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品种、数量繁多,但消费者的金融常识有限,教唆之下,一些根本不需要消费融资的群众也盲目贷款,部分产品脱离群众实际需求;二是由于消费融资不同于生产性融资,未来几乎不产生回款现金流,需要行业提高风险控制,但当前消费金融竞争加剧,行业监管又滞后,导致行业风险高企。

专家建议,规范消费金融市场应从顶层设计和监管层面双管齐下。在顶层设计上,事前对或有风险进行科学评估,针对具体场景先行试点,审慎开展消费类金融创新审批。同时,监管层面也要细化规则,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对违规者“终身禁业”等。(半月谈记者 李鹏 牛少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