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公路+”让天山南北乡村振兴 >> 阅读

“公路+”让天山南北乡村振兴

2018-02-12 09:39 作者:蔡国栋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常磊
分享到:

地处祖国西北的新疆是典型绿洲经济,800多个绿洲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天山南北,公路成为连接绿洲及乡村的生命线。从四条腿的毛驴,到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再到三个轮子的电瓶车和四个轮子的私家车、公交车,天山南北农牧民的出行实现了“三级跳”。

农牧民出行“三级跳”

去年7月的一天,位于中哈边境的新疆霍城县清水河镇二道河村突然热闹起来。62岁的马文祥听到屋外吵闹声后打开大门,只见男女老少骑着“电驴”朝着一个方向奔去。按捺不住的马文祥顶着烈日,骑着自己的“电驴”径直追赶“大部队”。原来村民都聚集在村子最后一段砂石巷道旁,紧盯着机器铺设沥青……

52岁的马文利在二道河村生活了30多年。在他的印象中,以前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刮风时尘土满天,出行只能靠毛驴和自行车。如今,柏油路两边是一排排新栽的海棠树,远远望去条条巷道干净整洁,粉墙红瓦犹如一幅清新的水粉画。

二道河村变了样。“驴的”盛行的日子渐行渐远,“电驴”、私家车和公交车当道的时代已然到来。

一条路富一片

截至去年底,新疆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8万公里,建制村通畅率97.49%,初步形成了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不仅改变了农牧民的出行方式,也成为大家的脱贫致富路。位于天山深处的哈密市天山乡,景色优美,是纳凉避暑的好地方。以前因道路难行,这里很少能吸引到游客,村民守望着一片“世外桃源”,却无法摆脱贫困。

自从沥青路通到村里后,私家车成了“常客”。天山乡三道沟村买合木提·哈斯木将房屋租给度假村,一年光房租就有2万元。他和妻子也在度假村里打工,每月固定收入达4000元,全家生活有滋有味。

“路一通,整个农村都活了起来。”天山乡党委书记张斌说,近年来天山乡积极扶持旅游服务类项目,旅游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一大抓手。

新疆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新疆投资488.75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3.94万公里,改善了240个乡(镇)、1900个建制村的通行条件,受益农牧民达455万。

破除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

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为破除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近年来新疆每年安排农村公路六成以上车购税建设资金用于南疆四地州农村公路建设。

地处帕米尔高原的阿克陶县恰尔隆乡,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牧民以放牧为主,经济来源单一。受益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如今越来越多在深山放牧的牧民,放下手中的鞭子,搭乘汽车、火车,到外地打工,实现脱贫致富。

49岁的恰尔隆乡牧民托合塔洪·斯迪克,这两天正打算再带着妻子到福建泉州打工。“原来从乡里到县城要坐十个多小时的车,现在220多公里的路程5个小时就能到。”托合塔洪说,“道路畅通了,咱农牧民的思想也更解放了。”(半月谈记者 蔡国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