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湘乡现代农业见闻 >> 阅读

湘乡现代农业见闻

2017-04-19 22:21 作者:张春保 刘良恒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常磊
分享到:

三月下旬,湘中地区细雨绵绵,又到了南方早稻育秧时节。半月谈记者在素有“湘中粮仓”之称的湖南湘乡市走访发现,与昔日传统水稻种植的小农模式不同,如今农事活动的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转方式、调结构进行得如火如荼,勾勒出一幅别样的春耕新图景。

 
    智能密室取代传统“土法”催芽育秧
 
    在栗山镇西山村,一辆小货车停靠在路边,种粮大户陈立春招呼四五个村民,从车上卸下一摞摞码放齐整的秧盘。秧盘里的水稻种子已经发出嫩芽。
 
  陈立春告诉记者,这车秧盘全部来自湘乡市利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育秧工厂”。在秧田里再培育20天左右,这些秧苗就可以移栽到他流转来的数百亩稻田里去了。
 
    作为湘乡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龙头企业,利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今年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当地首个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一些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不怕“尝新鲜”,纷纷将催芽育秧工作外包,交给利华公司集中实施“工业化育秧”。
 
    利华公司的“育秧工厂”位于虞唐镇黄里村,主要设施是一条播种流水线和一个智能化密室。记者看到,工人将黑色空秧盘放在播种流水线上,先后经过自动铺土、浇水、播种、覆土、再次浇水五个环节。播种完成后,叉车司机再将一摞摞秧盘送进密室。
 
    “智能密室能自动调节,温度始终保持在32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92%,恒温恒湿的黑暗环境对稻种整齐发芽极为有利。”湘乡市农业局粮油站站长陈贤阳说,智能密室催芽时间短,一次只需48小时,整个春耕期间能催芽五六批,而且不会出现烂种烂芽现象。
“机手”“飞手”走俏
 
    在湘乡采访期间,记者发现传统铁犁牛耕早已难觅踪影,而机耕、机插、机收、植保飞防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普及。
 
    “不缺业务,订单越来越多,但熟练的‘机手’‘飞手’不多,这是最让我们头疼的事。”利华公司负责人葛伟说,马上就要开始耕田插秧了,预计公司今年机耕订单将大幅增长。这段时间,除了指导公司育秧工作外,她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招兵买马”上了。
 
    31岁的湘乡本地人杨勇刚与利华公司签约。他告诉记者,今年加盟利华公司以后,公司保证每年给他提供至少500亩的机耕业务,粗算下来一年大约有4万元收入。
 
    除了种植水稻,穗穗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对外提供无人机植保飞防服务。“有潜力的‘飞手’苗子很难找,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上了年纪的人接受能力又比较差。”
 
    胡少华说,尽管现在植保无人机越来越智能化,操控难度相对变小,但要培养一个熟练“飞手”很不容易,希望政府、企业、技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从追求“产量”到注重“品质”
 
    “在粮食短缺的年代,产量是大家最关心的。现在吃饭早已不成问题,人们对稻米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瞅准了商机,开始种植一些特色水稻品种,这也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湘乡市农业局局长刘建和说。
 
    “我们合作社去年种了200多亩紫稻,5斤装的紫米礼包每份卖50元。”湘乡市穗穗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少华说,跟种植双季稻相比,紫稻每年只种一季,每亩产量大约400公斤,综合效益要高很多。
 
    再生稻也越来越受农民青睐。穗穗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承接实施了湖南省农委再生稻百亩示范片项目。头季在8月中旬收割,收割时禾桩保留35厘米左右,再放水入田,追肥促腋芽再生,60天后即可收获第二季。
 
    “再生稻优点突出,一季劳作,两季收成,亩产过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第二季不用施农药,基本没有农残,米质优、口感好、绿色环保,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刘建和说,每公斤再生稻第二季稻米能卖到2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双季稻。
 
    尝到甜头后,不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今年扩大了再生稻种植规模,整个湘乡市的再生稻种植面积预计将超3万亩。一些米企十分看好再生稻米的市场前景,早早就敲定了收购订单。(半月谈记者 张春保 刘良恒)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