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如何转型? >> 阅读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如何转型?

2017-02-16 08:37 作者:贾国强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常磊
分享到:

“新年到,好热闹,穿新衣,放鞭炮。”每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了更多年味的鞭炮声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春节前后,也是烟花爆竹产销两旺的时候。

 
    然而,近年来,烟花爆竹却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争议。如果说以前的舆论焦点是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现在则更多关注烟花爆竹加剧环境污染。于是,全国多地在近两年纷纷出台了烟花爆竹禁燃令或限燃令。
 
    烟花爆竹作为一个受政策管制较强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中交织着生产企业与地方监管部门的博弈和民俗与环境污染的博弈。在双重博弈下,烟花生产企业是继续在“纠结”中前进,还是知难而退谋划转型呢?如果转型,该怎么转呢?
 
    博弈:政策因素影响大,企业比较迷茫
 
    “虽然烟花爆竹产业今年整体形势还好,但是很多企业比较迷茫。”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喜忧参半的看法,“首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城市越来越多,市场空间越来越窄;再加上民俗传承出现断层,年轻人对烟花爆竹认同感越来越弱。”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仅在今年春节前,就有河南、湖北、上海等地对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做出禁止或限制的要求。其中,河南禁燃令的出台很令人深思。
 
    春节前的1月13日,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县级以上(含县级)城市建成区内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1月14日,又进一步扩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范围,全省包括乡镇、农村在内春节期间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地在发出禁燃烟花令两天后,又决定收回并停止实施该通知。此中原因,虽无明确说法,不过,其间一份《河南省全体烟花爆竹经营公司请愿书》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该《请愿书》称:“湖南、江西烟花爆竹生产厂家和河南省全体烟花经营公司收到通知后万分焦虑”, “全省花炮储存库在花炮行业中价值约7.5亿元。禁令一旦实施,花炮经营公司辛辛苦苦的血汗钱瞬间蒸发掉不少于7个亿”……
 
    这个“短命”的政策虽然吓坏了烟花爆竹相关企业,“幸运”的是最终并没有执行。
 
    不过,随后接踵而至的消息让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绷紧了神经。2月1日,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这5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导致PM2.5浓度快速上升,空气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
 
    此外,据公安部的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444个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中省会城市10个、地级市91个、县(市)343个;764个城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其中直辖市4个、省会城市15个、地级市174个、县(市)571个。
 
    无论是禁放或限放,对烟花爆竹产业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以北京为例,2017年春节烟花爆竹销售量连续6年走低。据介绍,截至正月初五晚,北京市共销售12.2万箱烟花爆竹,同比去年的17.5万箱下降30.3%,燃放总量和持续时间比往年明显减少。
 
    现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1年减少60%
 
    有分析人士指出,烟花爆竹已有千年历史,但目前该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竞争性行业,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是该行业的主要特征。
 
    “‘十二五’末(2015年底)与‘十一五’初(2006年)相比来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少了一半以上,由近8000家减少到3700多家。”2016年12月30日,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司长孙广宇对媒体表示,“2016年,山东省、重庆市和湖南省6个设区的市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据初步调查掌握,全国又有500多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关闭退出。”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尽管2016年的数据是初步掌握,但500多家烟花生产企业退出的说法应与实际出入不大。2016年的相关数据有望近期发布。”
 
    如果以此计算,从2006年至2016年这11年间,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总数从近8000家减至约3200家,大约减少了4800家,减少约60%。
 
    据孙广宇公布的数据显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江西,这两个省的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
 
    另外,截至2015年底,全国批发企业共有4800多家,烟花爆竹零售点有近45万个,其中有约12万个零售点为春节等集中销售时段的临时零售点。
 
    转型样本:“烟花第一股”转行做金融
 
    一方面是禁放限放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是生产企业总数的不断减少,烟花爆竹产业不得不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
 
    作为国内烟花爆竹产业唯一上市公司的熊猫烟花(600599.SH,现改名熊猫金控),曾被业内称为“烟花第一股”,其上市10多年的发展历程或许是该产业转型的缩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其从2001年上市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进行了梳理:营业收入方面,最高年份2004年为37517.02万元,最低年份2006年为14314.95万元;净利润方面,2005年、2006年、2013年和2014年这4年亏损比较严重,分别亏损8580.61万元、508.22万元、2472.41万元和5946.72万元。
 
    对于这几年亏损的原因,该公司年报分析认为,2005年和2006年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造成烟花成本上升、出口销售价格下降;2013年和2014年由于出现“行业政策收紧、安全事故频发、雾霾天气效应等诸多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烟花产品市场需求,对公司主营业务带来较大影响”。
 
    在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受限的背景下,熊猫烟花于2015年3月23日发布公告称,以互联网金融领域作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并变更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等。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熊猫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由“熊猫烟花”变更为“熊猫金控”。
 
    当年是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一年,所以熊猫金控该年的业绩不俗。但2016年国内互联网金融遭遇了专项整治,熊猫金控也受到一定影响,前三季度呈现亏损240万元状态。
 
    显然,烟花爆竹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转向何方以及能否转型成功是个难题,毕竟这个行业也涉及3000多家企业以及四五十万从业人员的生计。(记者 贾国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