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普惠金融: 互金的利刃,银行的 >> 阅读

普惠金融: 互金的利刃,银行的钝刀

2017-12-12 10:59 作者:李虹含 王玫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普惠金融是啥?通俗地说,是让一般享受不到金融服务的人可以享受金融服务。

中国13亿人,只有约3亿人在银行贷过款。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学生等,由于没有“五险一金”,在申请贷款和信用卡时通常在第一关就会被无情拒绝,他们是长期被正规金融机构忽视的人群,银行严苛的风控体系将他们拒之门外。

然而人活一世,“情谊”二字:打工妹要给老家小弟交一笔学费;售货员想给妈妈买一部新手机;快递小哥要给病重的爸爸准备救命钱……总之,谁没个急需用钱的时候?

面对近十亿尚未得到银行贷款服务的人群,互联网金融(以下简称互金)企业瞅准机会,专门服务长期被银行忽视的群体。2012年起,网络借贷开始生根发芽,普惠金融业务以碾压之势重挫传统金融机构。无论从客户群体数量还是盈利能力来看,都甩开银行若干个身位。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6年末中国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行了约60亿张借记卡和4亿张信用卡,但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除了存款之外,还包括贷款、汇兑、理财等品类,4亿张信用卡显然与中国的人口数量不是太匹配。

难道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只能存款,不能贷款吗?互金企业进入了这一蓝海。截至2017年三季度,微信、支付宝、百度、京东的活跃用户数分别达到10亿、7亿、10亿、5亿。

上述任何一家公司的活跃用户数都超过普通商业银行的总客户数,而且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以下简称BATJ)四家中国互联网巨头均深度涉足金融业务。以阿里为例,除了以余额宝帮助普通客户实现1元理财,还开拓了电商小额贷款帮助淘宝店主,更不用提支付宝几乎囊括了人民群众国内甚至国外支付领域所有的诉求;百度智能金融则利用搜索数据挖掘普通客户需求,利用金融科技推荐理财产品。

一边是传统金融机构叫苦不迭,一边是互金企业一派欣欣向荣,究竟是传统金融机构不作为?还是互金企业“胡作非为”?

无论银行还是互金企业,都以逐利为目的。那么银行为何在普惠金融上不肯“出力”?互金企业又为何如此“卖力”呢?

从盈利层面讲,普惠金融业务对银行来说确实是个“亏本买卖”。银监会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4.17%,高于商业银行平均贷款不良率1.6%。小微企业贷款作为典型普惠金融业务不良率过高导致银行利润降低。而在互金企业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利用大数据画像控制用户风险,甄别不合格贷款用户,定向发放贷款。

据阿里旗下网商银行2016年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其主营业务面向的客户均为小微企业且贷款不良率低于1%。同样是做普惠金融业务,为什么互金就比银行好?究其原因,是体制机制、思维方式、对金融科技运用的差异。

银行眼光向“大”,大项目可以给银行带来丰厚利润且长期稳定,往往看不上金额小的零售业务。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领域时间短,无法与银行在大项目上竞争,只能从长期被银行忽视的广大群众入手:发展互联网投资,方便用户理财;发展网络贷款,方便用户借钱。

从服务群众的角度讲,银行和互金企业在普惠金融上最根本的差异表现在用户思维上。银行走一贯的套路,站着把钱赚了,而互金企业则见缝插针、积小成大,无论大小客户只要能带来收益,就都是上帝。强烈的服务意识,使得互金企业在普惠金融这一原本可能亏钱的领域也赚到了钱。

从监管的角度讲,互金企业相比传统银行机构受到的限制要少,银行业承担的社会义务也更多,这客观上为互金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金融科技的角度讲,互金企业对金融科技的驾驭能力超过传统银行,其运营成本更低、风控效果更好、用户体验更佳。

那么银行是不是干脆放弃普惠金融业务?当然不是!在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业转型迫在眉睫,普惠金融业务客户群体众多,仍然存在值得开挖的利润空间。不仅如此,普惠金融还肩负着挤压不良金融形式的使命和责任。

银行需要不断开发普惠金融产品,如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适时开展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等。借鉴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做法,借助科技创新,要拓宽普惠金融业务受众群体,如开发服务于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学生的专属金融产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硕士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