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打车软件“烧钱火拼”考问市场监 >> 阅读

打车软件“烧钱火拼”考问市场监管

2014-04-06 08:11 作者:王政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lh
分享到:

 

很难相信,打车软件会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2014年春节之后,快的、嘀嘀两款打车软件做到了。在这场两款打车软件以“烧钱补贴”发动的市场大战中,消费体验退居次位,每单对乘客和出租车司机提供12元到20元不等的补贴额度“你来我往”成为焦点。如今,虽然“烧钱大战”告一段落,但打车软件对市场监管提出的难题却仍待解答。

“烧”了真金白银,赢了市场份额

最近,随着快的打车方面率先下调补贴,嘀嘀打车方面也“借坡下驴”,将补贴下限改为打车起步价,持续数月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逐渐熄火。

经此一役,快的、嘀嘀两款打车软件深入人心。相较于烧钱补贴之前,两家打车软件的用户数量翻了十几倍。截至2月底,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的日订单量双双超过1000万大关,用户数超过5000万。

据快的打车方面介绍,去年年底的时候,快的每天的订单也就50万左右,现在已经超过600万单,涨了10多倍。为了拿到打车补贴,使用支付宝钱包支付的用户也呈数十倍增长。仅以上海计,目前上海已经有7000多名司机支持支付宝钱包扫码付,日扫码付车款的交易量在3万多单。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公司成立至今未能实现盈利,然而两家公司背后有强大的资本支持,如今烧钱补贴金额已高达数十亿元。在普通人看来,“两家公司都疯了”。不过,双方各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两家打车软件烧钱补贴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争夺打车客户,促使乘客养成使用打车软件叫车、手机支付的习惯。

与烧钱补贴同步而行的,是两家打车软件的市场份额大幅度上升。据IT咨询机构统计,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一些小的软件公司根本无法与两家巨头抗衡。

多了便利,也多了“麻烦”

打车软件带来的便利还来不及“享受”,一系列问题便随之而出。打车软件只能在智能手机上操作,对不会使用打车软件、智能手机的中老年群体,或者不懂中文软件的老外来说,可谓饱受打车难困扰。

不少习惯“招手停”打车方式的人也感受到麻烦。“以前可以随意扬手打车,现在却无法实现,即便是空车,也不会停车。”杭州市民王紫凌道出不少人的困惑,现在真有急事要打车,反而不如以前方便了。

不少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同样遇到打车难问题。因为打车软件可以加价叫车,出租车司机普遍希望能够接下加价的单子或者行驶距离较长的单子,短途乘客往往被忽视。

拒载和挑客这两个打车市场的痼疾有了便利的借口。不少城市对拒载和挑客都有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可能影响到的哥饭碗,因此在没有打车软件之前,司机很注重这方面的投诉。但在打车软件叫车增多之后,相关监管又没跟上,不少司机便以软件叫车为由拒绝乘客,既有的出租车市场秩序受到了挑战。

即便使用打车软件,支付故障同样困扰着打车者。用户量激增对打车软件来说是一件好事,同时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深圳、上海、北京、浙江、江苏、辽宁、天津、山东等地网民反映,使用打车软件出现了系统瘫痪、延迟等支付故障,一些出租车司机甚至认为“打车软件被黑客攻击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因接单引发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勇勇认为,出租车司机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涉嫌违反交通法规,影响交通安全。

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指出: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一次记2分。另外,出租车司机在抢单过程中容易分神,对安全驾驶有一定影响。

不曾料想到的“骗补”情况也开始出现,网络上甚至流传出“骗补秘笈”。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出台补贴政策以后,有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合作,通过打车软件做假单骗补贴。据了解,因为司机恶意刷单、违规严重,从2月26日到2月28日,威海市已经有1000多名出租司机的嘀嘀账号被封。

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导演的竞争让社会有垄断之忧。打车软件有现实需求,积极意义明显,但烧钱补贴方式实质是以强势资本打压其他竞争者,以便抢占市场份额,形成市场强势地位。这种过度竞争未尝不是一种合谋,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其他企业的创新和生存,最终使消费者付出代价。

在打车软件过度竞争背后,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网络巨鳄的博弈,双方争夺的焦点即移动支付用户、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两家互联网公司的地盘越来越大,同样让其他网络公司难有生存空间。

政府被动应对,监管难题待解

3月初,针对打车软件加价功能引发的一些问题,杭州市物价局做出相关规定,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在杭州地区取消“愿付(给)小费呼车”功能。

其他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如北京市交通委规定每辆出租车只允许安装一个手机叫车终端;成都市交管局规定,驾驶员在驾车同时用手机抢单,手机在任何位置均属妨碍安全驾驶行为;上海市早晚高峰时段严禁出租车使用打车软件,并将打车软件纳入管理;武汉市客管处要求,出租车接受各种乘客预约后,必须使用“暂停”标志等。

但是,目前还没有全国层面的打车软件规范措施,各地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今年两会期间谈到打车软件时表示:“对手机召车软件,我们总体上是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但对存在的问题要逐步调整和规范。”

浙江省社科院教授杨建华表示,打车软件填补了市场空白,让乘客方便打车,但是打车软件不断地烧钱竞争,或许会对市场有序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政府应设置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同时也应想办法解决老年人打车难等问题。”

在补贴“熄火”后,快的、嘀嘀两家打车软件都表示,将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服务,并想办法解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打车难题。看来,烧钱补贴不是长久之计,维持用户也绝不能仅仅依靠补贴,以更好的体验和服务吸引用户才更为重要。

不过,打车软件是否会再次发起一轮“补贴大战”仍未可知。留给监管部门的任务依旧繁重,如何在出现“市场搅局者”的时候快速介入,采取适当方式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而非“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这或许是相关部门亟须补上的一课。(记者 王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