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给民营医院自主定价权意义有多大 >> 阅读

给民营医院自主定价权意义有多大?

2014-04-15 22:10 作者:董伟 孙震 鲁军宜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lh
分享到:

近日,国家发改委、卫计委和人保部联合发布通知称,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各地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不当干预;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据自身特点,提供特色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将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定点医保范围,建立双方谈判机制。

此通知一出即引起广泛关注。人们迅速抓住了它的要点——政府正在放松对民营医疗领域的管制。可是,接下来的评论却陷入了异途。

有的人在欢呼,“春天要来了”;有的人则摇头叹息,“以后岂不要涨价”;还有的人表示谨慎的乐观,“那是正确的事情,但是有多大作用却还得观察”。那么,公众该怎么看待“松绑”的意义呢?

民营医院的春天来了吗

三部委新规公布后,资本市场马上有了反应。所谓“民营医院概念股”强势崛起。金陵药业、复星医药、开元投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上市公司的股票大幅拉升。截至当天收盘,开元投资上涨7.48%,金陵药业涨6.64%,爱尔眼科涨5.92%。

广发证券分析师吴雅春和贺菊颖点评道,“这是中央部门首次放开医疗服务价格,尽管只限于非公立医疗机构,但我们认为这是促进医疗市场化的第一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市场化,加强各类医疗机构的竞争,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对政府来说,放开医疗服务价格可加大医院自我调节功能,改变依赖药品收入和政府补贴的旧模式,符合目前医改方向”。

他们相信,此消息极大利好医疗服务行业,故而推荐投资者重点关注诊断服务等上市公司的机会。这是“利好派”的代表观点。

可是,不同意见也多得是。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规只不过看上去很美而已。

目前,我国非公医疗体系包括两个部分: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结构。对于前者,价格管控早已不是事儿,新规主要是针对后者。可是,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之所以长不大、不成才,主要的原因还是医疗人才的缺乏,而不是别的原因。

一位民营医院院长说,经过20余年发展,非公医疗机构虽有万千之数,却无半壁之功。其中不少甚至沦为“广告医院”,业务范围就在“上三路”(指美容、牙科、皮肤病)和“下三路”(指性病、肝炎、不孕不育症)之中,声名不佳。“价格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支撑价格的医生。医生都在公立医院的“鸟笼”里呢。

何况,政策规定,要成为医保定点医院,必须执行现行医疗服务和药品政府定价,由此,新规赋予的自主权已经大打折扣了。除非民营医院放弃医保,而那又是难以想象的,尤其在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广的情况下。

三部委在文中明言,新规的用意在于“运用价格杠杆鼓励社会办医,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对此,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这个目的很难达到。“新规更多的是一种姿态。当然,这个姿态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医疗服务的价格会涨吗

和资本市场的乐观相反,网络上一片担忧之声。某网站的调查显示,一半左右的网友担心三部委的新规将导致看病更贵,只有三成左右的网友表示不会,剩下的则表示“不好说”。

有网友说,新规是在为医疗服务涨价开道——不仅仅是非公医疗机构,而且是全部的医疗机构,因为新的市场价格很可能成为公立医疗机构的参考,它们可能会“跟风”,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庄一强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价格什么情况下才能涨?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极具竞争力。可是,非公医疗机构并不拥有这样的地位。事实上,目前,它们整体上还相当弱势,根本没有集体涨价的能力。与公立大医院人满为患相比,非公医疗机构发愁的是如何吸引患者。

这话道出了很多院长的心声。南京同仁医院院长于振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年龄段都知道,当年连花生都是政府定价。当时以为放开了花生的价格,花生会变成像黄金一样的价格。实际上市场比政府管得更细,你价格高了之后,你就没有病人了嘛,市场就会对你调控,它是无形的手,没有人来看病,你不就垮掉了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直言,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医疗费用。”

他的理由是,中国的看病贵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而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恰恰是政府管制医疗价格的结果。如今,政府放松管制,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必然会减少,进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他们不再感到看病那么贵。更远一点说,民营医院没有了价格管制,自然逐渐形成不同档次的医疗组合。对于同等质量的医疗,费用肯定降低。

不过,朱恒鹏提到,部分高端医院会给大众价格上升的错误印象。

新规能推动医改向前吗

三部委新规公布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这对打破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和政府行政定价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蔡江南指出,我国医疗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多年来停滞不前,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压抑的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僵化不变的定价机制。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了供求之间的关系,背离了老百姓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价格与其他各种价格之间的比价,已经形成了非常荒唐的格局。例如,医生门诊收费竟然低于理发和洗脚的价格,更是远低于电影票的价格。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医生公开收入的严重偏低,使得优秀人才不愿意学医,一些医学院毕业生不去行医;一些医生依靠过度用药和检查来弥补收入,医患矛盾和冲突日益激化;有限的医疗人才集中在大医院内,造成医疗服务的倒金字塔现象日益严重,使得看病难、看病贵长期无法缓解。

因此,他认为,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使医疗服务价格符合供求规律,已经成为我国深化医改刻不容缓的急迫任务。现在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和人保部出台新政策,允许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定价,正是顺应深化医改需要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非公立医疗机构先行一步,可以为整个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改革提供经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也认为,放开非公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应该是中国医改突破供不应求和以药养医困局的一次尝试:其一,促进社会办医规范;其二,为公立医院提供价格体系参照;其三,刺激政府适应新的市场管理手段。

他还强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的管理职责不是变小,而是更大了,因为它要求政府做到放而不乱,在允许市场自我调节的前提下防范风险和法律漏洞。

朱恒鹏的评价则说,新规是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最为有力的政策,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蹚过深水区提供了多层次的推力。他的理由是,放开非公立机构医疗服务定价是废除“以药养医”格局的真正破冰之举;允许医保机构探索更符合参保人利益的付费方式,符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有助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推动健康产业大发展等。

不过,他指出,医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个改革举措完全实现改革目标。放松价格管制只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向前了一步,还需要中央相关部委及各地政策执行者出台配套的改革措施,如对自主定价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如何付费,是医保经办机构下一步亟须研究的课题。

再如在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大面积改制公立医院成为医改和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关键一环的背景下,决策部门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该一视同仁,确保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实现效率和公平。(记者 董伟)

扩展阅读

分级诊疗如何实现?近七成受访者不信任社区医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数量”、“健全分级诊疗体系”等关键词预示了医疗改革方向。然而,如今很多人还是只去大城市大医院就诊,即便是轻微的头疼脑热,也不放心求助身边医院。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13288人参与)显示,平时看病,41.7%的受访者会选择去大城市大医院(三级),19.5%的受访者选择去县市区级医院(二级),还有27.6%的受访者选择去社区、乡镇等基层医院(一级)。

68.3%受访者不信任身边社区医院的水平

对于选择医疗机构时看重的因素,67.8%受访者最在意“医生水平高”,也有人在意“医疗设施好”(27.4%)、“医药价格”(21.4%)和“距离近”(21.0%)。还有人看重“有熟人”(15.8%)、“是不是医保定点医院”(12.3%)、“不排队”(8.9%)和医院“规模大、等级高”(4.2%)等。

调查中, 68.3%的受访者不信任身边社区医院的水平。62.9%的受访者表示在目前的分级诊疗系下,不会选择社区医院。

一提起社区医院,湖北荆州的卢海兰就有一肚子气。有一次她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想着去不用排队、离家近的社区医院简单看一下。结果医生问诊不仔细,还开了一大堆药。最后到市医院检查,很快就查出来她得的其实就是普通的肠胃炎。“社区医院一直不被重视,坐诊医生的水平很多都不如大医院,当然很难被患者信任。”

“患者看病花钱买的是放心。”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李东认为,三甲医院有知名医师队伍,医疗设备也足够齐全,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大家会选择信誉有保证的大医院还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医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没有人会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对社区医院不信任,让患者们小病也挤去大医院看。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医生叶瑞忠对这一点时深有感触。他认为,近年来,大医院患者就诊量的增长趋势,直接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间的矛盾。”

他反映,一方面,他们一线医生劳动强度加大,疲劳应战,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患者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就诊时间延长,所享受的服务质量下降,患者也不满意。“这些都为医患纠纷和医闹医暴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医生水平不高、医疗资源少、医药费贵是社区医院遭冷遇的主因

公众为何不信任身边的社区医院?

调查中,65.5%的受访者归咎于医生水平不高,28.2%认为是因为医疗资源少,21.5%认为是医药费贵,还有20.5%受访者对基层医院不信任。除此之外还有不能纳入医保(15.6%)、全科医生数量太少(11.9%)、转诊麻烦(6.2%)等。

说到社区医生的水平,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社区医生魏晴(化名)介绍,社区医生虽号称全科医生,其实大多数只是内科医生,也只能看内科病。而且社区医生的学历普遍不高,进修机会和在职培训更是稀缺。大家没有接收新知识技能的途径,医术很难得到提升。

“我的工资2000元出头,奖金最多1000元,但我的工作却很繁重,不仅要提供社区医疗保障,还要开展多达11项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而许多社区居民的不配合还也让人寒心。”魏晴反问:“待遇这么差,说出来又不是很有面子的工作,怎么吸引优秀医生呢?”

杨帆在辽宁大连开办了自己的个体诊所。他曾经是大医院急救中心的医生,后来因感觉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而走出了体制。他告诉记者,社区医院医生流动性大,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新生力量顶不上,而且良莠不齐。据他观察,平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来社区医院就诊的,多数仍然倾向去三甲医院。

但是,大医院也并非完美。调查中, 44.8%受访者反映,相较于社区医院,大医院的诊疗体验更差。

家住江西的谢林老人表示,虽然社区医院缺医少药,但在大医院的体验还不如社区医院。“见医生问诊才不过几分钟,却要花一天的时间浪费在排队上。挂号、看病、取药弄得人精疲力竭。要是社区医院能让人信得过,我们老年人又何苦非要挤去大医院呢?”

叶瑞忠表示,社区医院不但普遍存在软硬件上的劣势,更令人担心的是还经常出现过度治疗、药品回扣、医保套用、抗生素滥用等现象。

北京大学医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认为,政府目前采用的是行政手段来管理分级诊疗体系,例如公立医疗机构中,市级政府管市级医院,区级政府管区级医院,没有根据老百姓需要,建立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等综合体服务的现象。这是问题所在。

他建议,医院应当有足够的自由根据患者需求、市场导向提供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要。但目前政府为公立医院设定了许多“规定动作”,以至于公立医院被束缚手脚,甚至为达成政府规定忽视患者的真实需求。

60.6%受访者希望更多好医生到社区医院

调查中,60.6%的受访者表示政府应想办法鼓励好医生到社区医院,27.1%的受访者希望减轻医生自由执业负担,22.7%受的访者建议提高社区医院报销比例,21.5%要求打破行政医疗资源分配格局。除此之外,还有人建议“形成竞争性社区门诊”和“社区门诊机构按人付费”等。

魏晴建议,社区医院想要成为居民们的放心之选,在培养出真正的全科医生前,应将内外妇儿科医生都配备齐全。她希望社区医院加强和上级医院的联动,多给社区医生提供进修机会。“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引导病患去社区是大趋势。国外的家庭医生模式是我国基层医疗发展的方向。”

杨帆认为,个体诊所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都属于老百姓家门口的就诊场所,国家在对待两者的优惠政策上应尽量公平。目前,理论上手续合格就能开办诊所,但实际上需要在一堆证明、申请批复等,过场非常复杂。而且,政府在赋予不同医疗机构首诊、转诊权限时也要一视同仁。

周子君表示,让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生进入社区仍是引导患者流向社区医院的最佳途径。对此,政府需要放开对医生自由执业的限制,让有资质的医生在社区开办私人诊所。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文昌指出,目前多数医学生毕业后仍以大医院为就业目标,鲜有学生选择社区医院。大医院的总体环境仍明显优于社区医院,学生们作出这样的选择也很正常。鼓励大医院医生进社区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在相应机制同步完善的基础上,社区医院要创造适合年轻医生成长与工作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业。(记者 孙震,实习生 鲁军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