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软硬不均:感受高铁“高低错配” >> 阅读

软硬不均:感受高铁“高低错配”

2013-08-15 06:52 作者:苏晓洲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lh
分享到:

 

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铁路客运专线(以下简称京广高铁)通车后,覆盖全国且还在不断延伸的高铁运营网络,将国人带进了一个快捷出行的新时代。

每天,一组组动车呼啸驰骋,凭借高速准点、稳定舒适的表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奔走四方的本刊记者身处其间,所见所闻都深切体会到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也深感这一民生领域“高低错配”矛盾突出。

高:硬功夫有目共睹

即使是普通二等座,高铁车厢内从设备到色调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列车空调系统,在炎炎夏日能保持凉爽宜人,数九寒冬乘客一进车厢就能脱下身上厚厚的外套,坐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沙发上感觉舒适。旅途中,乘客能起身在空间很大的公共区域,边观赏沿途风光,边伸伸懒腰、活动筋骨,这在空中航班上很难体会。

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一些乘客可动手做些“稳定性小游戏”打发时间:盛满一杯水放在小桌板上看洒不洒;将各种满瓶、半瓶或者空瓶的矿泉水倒置,看列车加速、减速、会车、高速行驶等状态下,这些“头朝下”的矿泉水瓶能不能屹立不倒。这些游戏的结局,往往都让人感慨“高铁又快又稳名不虚传”!

在中国高速铁路和大功率电力机车制造基地湖南省株洲市,一些来自西方的高铁专家曾用羡慕的口吻对本刊记者说,本世纪初,西方还在规划如何像民用航空领域一样分享中国的高铁建设大餐。但如今,他们在中国只能去争取高铁一些子系统或者零部件订单。而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很多高铁“巨头”希望与中国高铁研发机构组成“联合体”提高竞争力。

坐高铁出行,很多人体验一次就会爱上它。一位经常往返于北京、郑州之间的乘客说,过去坐“K”字头列车,早上6点30分从郑州上车,走走停停要下午3点左右才到北京。坐飞机,票价1000多元,安检、乘机飞行、场站周转等时间加在一起,耗时也要三四个小时。“高铁票价300多元,早上9点发车,中午到目的地还能赶上午饭。”

近年来,几乎每一条高铁开通,都能引发交通领域竞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京广高铁开通后,沿线一些城市进京机票顿时就能低至5折甚至更多,这在过去往往是全价或者8折以上;很多航空公司使用更加豪华宽大的客机执飞,餐食等服务也不缩水。在此背景下,很多过去因为嫌贵不坐飞机的客流如一些廉价国内线路旅行团,如今也加入了“单飞”或者“双飞”项目。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特聘专家李忠浩等人曾告诉本刊记者,以时速300公里高铁列车为例,这种交通系统在“点对点”距离800至1200公里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人在白天一日三餐的间隔时间大约4至5小时,这段时间内乘坐火车不会让人感到特别累。

本刊记者观察发现,很多新建高铁线路沿线城市,从官方、学界到民间,对“高铁一开,财富就来”的经济效应有很高预期。而最近两年多来,东部及中部很多城市发展轨迹显示,“高铁红利”释放的速度比原先预想还要快——高铁线路打通了中国地域经济主干脉络,不仅北京、上海、广州受益,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这类“次中心城市”和沿途设站的“二三线城市”乃至一些过去积贫积弱的革命老区县城,都新增了大量兴业和就业机会,发展格局焕然一新。

低:软文化有待升级

有长期参与高铁运营体系研究的专家指出,中国高铁体系装备技术源于从国外引进。中国广大科技人员与铁路机构通过借鉴与自主创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管理和运营层面,却没有能适应中国特色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可以“拿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本刊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纵横交错的中国高铁,“软件”主要植根于传统的“铁路文化”,再嫁接了一些航空公司服务规范与标准等。这导致在很多关键节点,存在硬件与软件之间的“高低错配”。

如果你自信有地理知识,在京广线上坐高铁就会搭错车。近期,本刊记者从长沙赴湖北省孝感市,买了当天从“长沙”到“孝感北”的往返票。车过岳阳,有邻座小伙子听记者与同事通话后,好心地告知“孝感北”并非孝感市。原来,“孝感北”实为大悟县。记者若到“大悟”下车,得从那儿再花一两个小时乘车跑100多公里才能到孝感市。听闻此言,记者庆幸遇到高人指点,否则等到“大悟”就晚了。

无奈之下,记者选择在武汉提前下车。对记者的遭遇,车厢里多位湖北乘客和乘务员都深有感触。他们说,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兴冲冲乘高铁去孝感市的乘客到了站才恍然“大悟”,耽误的时间和多花的冤枉钱真真令人叫苦。京广高铁已经运行半年多,该把“孝感北”改回“大悟”了!

名称“错位”,只是高铁场站软肋的一个缩影。本刊记者看到,在有些高铁的进站口,乘客还要在露天风吹日晒地排队等候检票。票务也是很多乘客意见的焦点,如有乘客网上购票成功后,在车站却无法成功出票;异地可以购票,却不能异地退票。

场站安检X光机传送带都“贴”着地面,乘客进站需要弯腰放行李、取行李,坐趟车似乎要向“铁老大”深深地鞠上好几个躬。有人问,为什么不能采用台式、落地式传送带“双轨运行”,给行李少的乘客多一种选择呢?

车厢内的服务也不够“亲民”。高铁车厢无一例外地都配有电子显示屏,但很多车次缺乏乘客关心的下一站气象状况、预计到达时间、当地人文风物等必要信息,滚动字幕内容比一些城市公交车还单一;列车中途停站,时间很短,但却很少能提前提醒乘客会开哪一侧的车门;高铁行驶过程中,乘客的手机在不少路段信号“飘忽”,沿途移动电话网络运营商的基站服务,跟不上高铁速度。

坐动车长距离旅行,很多乘客需要在车上用餐、喝水。但据本刊记者观察,高铁上套餐盒饭,价格偏高。而一些车次乘务人员,热衷推荐高价套餐,“不问也不推”中价餐,有意忽略低价餐。这种情况,在消费量大的瓶装水上也有体现——高价水往往被放在醒目位置,低价水往往被“不小心”塞进了看不见、难够着的角落。餐食不够经济,导致“带饭”的乘客很多。一到用餐时间,漂亮的车厢里各色泡面味、点心味乃至葱姜蒜味交织弥漫,让人不禁皱眉头。

与民航客机类似,一些高铁列车车厢内还配备闭路电视系统。但列车运行中,播放的多是与铁路有关的“正面报道”。时间一长、循环频率过高,人难免“审美疲劳”。再加上走道中不断传来的乘务员推销商品的吆喝声:“有要套餐盒饭(啤酒饮料矿泉水)的吗?”如此种种,再现代化的高铁,也难免让人感叹又回到了“绿皮车”时代。(记者 苏晓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