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环球看点 >> 记者手记:摩苏尔激战下的生活 >> 阅读

记者手记:摩苏尔激战下的生活

2017-01-13 13:43 作者:刘万利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16年10月,伊拉克摩苏尔收复战打响,中东地区近年来最大的一场反恐军事行动拉开帷幕。伊政府军、库尔德武装和民兵组织等各方集聚十余万兵力,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与约5000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殊死一搏。

如今,战事已逾两月,政府军已“拿下”摩苏尔周边村镇,进入摩苏尔市区开始巷战。“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利用当地防御工事,拿平民做人肉盾牌,使整个战役陷入胶着。

眼下,生活在摩苏尔战区内外的伊拉克老百姓,过得究竟怎样?他们还要等多久才能真正迎来期盼已久的解放与和平呢?

解放区:激战过后破败不堪

2016年12月24日,200多名伊拉克民众度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平安夜。这一天他们已经企盼很久了,因为他们所在的小镇终于被解放了,他们总算可以在政府军的守护下,轻轻松松、大大方方地举行圣诞弥撒了。

他们所在的小镇叫巴尔特拉镇,位于摩苏尔东部约20公里处,2014年6月这里被“伊斯兰国”占领。极端组织在这里实行恐怖政策,人们的生活受到严苛限制:“如果有哪些人违抗了他们,就会被从高楼上扔下去”,“他们一直强迫我们按他们的方式生活”……那段日子被人们称为“黑暗时期”。摩苏尔战役开始后,伊拉克政府迅速收复了包括该镇在内的多个地区,这里的百姓先于摩苏尔市区居民得到解放。

激战过后,这里破败不堪,因此,几乎所有居民都被转移至十几公里外的安置营地。在安置营地,数万平民在寒风中蜷缩在帐篷内,人们期待着早日赶走“伊斯兰国”,重建城市,回到他们原来的家。

就在圣诞节这一天,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发表声明称,自摩苏尔战役开始以来,已造成约11.4万人流离失所,其中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摩苏尔周边的安置营地内。虽然联合国机构为这些平民提供了被褥、毯子、燃气炉等基本生活物资,但是由于资金匮乏,营地管理者无法稳定提供充足的食物、饮用水和药品。特别在冬雨过后,气温降到零摄氏度,许多人饱受饥寒折磨。

“伊斯兰国”占领区:还是一片水深火热

还在等待解放的摩苏尔市区,那里的人们又过得怎样呢?

贾迈勒一家刚刚从“伊斯兰国”占领的摩苏尔市区逃出来。他对半月谈记者说,在“伊斯兰国”占领区,因为数月围城,许多摩苏尔市民被困家中,粮食储备几近告罄,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一些人甚至为了生存相互抢夺生活物资。

预感败局已定,“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也更加疯狂,接二连三地处死了几十名被怀疑向政府军通风报信的无辜平民,这让人们每天都提心吊胆。

2014年,摩苏尔陷落时,市内有超过200万的居民,而如今仍有约150万人生活在“伊斯兰国”统治下。

穆斯塔法和弟弟迪亚尔也是从摩苏尔市区逃出来的幸运儿,他们来到了解放区,但他们的父母还留在市内等待解放。“我们全家在过去就像生活在地狱中,现在我只祈祷父母能够安然无恙地熬到城市解放,然后我们一家人团聚。”穆斯塔法对记者说。然而,希望父母“安然无恙”或许只是个天真的愿望,在“伊斯兰国”统治下,一户家庭中,男主人一旦逃跑,他的家庭成员就会被全部处决。

为了逃亡被迫与家人分离,与穆斯塔法有相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每个人都在默默盼望着伊拉克国旗插在摩苏尔市中心的那一天。

未来,真的能过上平静的生活?

2014年6月,数百名武装分子打得伊拉克数万政府军丢盔卸甲,占领了摩苏尔。为何几百人能打退几万人?许多人认为,大国干预下的国内政治角力和多年的教派冲突,是“伊斯兰国”可以轻而易举攻城略地的重要原因。

“2003年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国家一片混乱,政客为了自身的利益挑拨逊尼派和什叶派民众之间的仇恨,让大家互相残杀。”法伊兹是去年底刚刚逃出摩苏尔市的,他对半月谈记者说:“经历血腥的教派冲突后,摩苏尔周边地区的人都不信任也不支持政府军,急切盼望有人能够保护我们,所以在2014年‘伊斯兰国’打着‘恢复宗教,保护民众’的旗号来到摩苏尔时,我们天真地以为他们是来保护我们的,所以就接纳了‘伊斯兰国’。我们现在非常后悔,我们现在不想参与任何教派冲突,不想再被政客利用,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以伊拉克政府军目前的打击形势,摩苏尔市区的解放并不遥远,但当战争结束后,百姓真的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吗?这恐怕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半月谈驻巴格达记者 刘万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