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环球看点 >> 欧洲国家如何防洪治水 >> 阅读

欧洲国家如何防洪治水

2016-07-27 09:27 作者:邓茜 朱晟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英国:推动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

英国属于降雨较多的国家,全年约一半时间处于降雨天气,也是受城市内涝等地表水泛滥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灾害频发损失严重促使政府不断探索和优化洪灾预防与管理手段,形成了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城市内涝预防体系。

由于经常遭遇大量降水,英国目前已建立起广泛的洪水预警体系,在出现洪灾危险时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者政府网站向民众发出风险警告。

英国政府官方网站设置“洪水预警和河流水位监测”互动系统等提供洪水信息服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直接输入地区邮编号码获知当地是否具有洪水风险。同时,政府网站还有非常详细的全国水位图,供公众全面了解全国洪水风险状况。政府还于2013年制定《洪水风险管理办法》。

英国环境署和气象局于2009年联合成立洪水预报中心,向特定客户发布预警。该中心利用气象局的预报技术和环境署的水文知识,就强降雨造成的地表水泛滥的风险发布预警,接受者包括政府、警察局、消防局、医院、公路局、水务公司等机构。

英国洪水预报中心表示,发布强降雨预警能够把洪灾给当地公路网、运输系统以及相关服务的影响降至最低;使地方当局和公用事业公司获得更有用的信息来对地表水造成的洪灾作出反应;还能利于有关部门更有效地部署和管理抗洪人员与物资,提前调动和安排沙袋等抗洪设备与资源;使相关部门有充分的信息对媒体和公众的咨询作出回应。

在英国的地下管网建设方面,伦敦的地下排水系统最有代表性。目前伦敦仍在使用19世纪60年代维多利亚时期修建的下水道系统。这是一条总长1900公里、在地表下纵横交错的下水道网络,全部用上好的红砖修砌而成。

不过,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泰晤士水公司于今年开始动工修建一条贯穿伦敦东西的“超级下水道”。该项目起点为西伦敦的Acton Storm蓄水池,终点在东伦敦的Abbey Mills抽水站,全长约25公里。这条地下水道直径可以并排通过三辆双层公交车,其宽度相当于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该项目计划耗资42亿英镑,2023年建成后可容纳125万立方米的水。

英国政府还认识到,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旨在尽可能快地将雨水排放到河流,但从屋顶和地面流下来的大量雨水不仅会给排水系统陡增压力,也容易形成城市内涝。因此,英国还大力推动采用“可持续排水系统”技术来管理地表和地下水,要求所有新开发和重新开发的地区都要认真考虑这一系统。

“可持续排水系统”主要通过四种途径“消化”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一是对雨水进行收集,将从屋顶、停车场等流下来的雨水就地或在附近用水箱储存起来再利用;二是源头控制,新开发和重新开发项目都要确保尽可能将地表水保留在其源头,方法是建设渗水坑、可渗水步道以及进行屋顶绿化等;三是指定地点管理,即把从屋顶等地方流下来的雨水引入水池或盆地;四是区域控制,通常利用池塘或湿地吸纳一个地区的雨水。

德国和奥地利:保护自然生态是根本

德国联邦环境署认为,在降雨量大的地区植树造林有助防止土壤流失、预防洪水灾害;建造水库、利用山谷筑坝等调节水量;当洪水威胁住宅、工业区和道路交通时,可以借助移动防洪墙、可调控的沼泽地、拦洪大坝等技术手段来防洪抗洪。但德国治水专家特别强调,防洪没有灵丹妙药,只有把天然河道景观建设、技术保障和预防措施结合起来才可能有效防范或降低洪水带来的损失,同时决不能吝惜对防洪基础设施的投入。

据德国联邦环境署的数据,以巴伐利亚州(以下简称“巴州”)为例,截至2020年,巴州将投入23亿欧元,打造一个防洪治洪的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目前已经投入了16亿欧元。巴州环保部门新闻发言人策勒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每向防洪工程建设投入1欧元,就可以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7欧元。而谈到在网络上突然走红的“抗洪神器”——可移动式防洪墙时,策勒说,这种金属防洪墙由于造价高、保养维护贵等原因主要在大城市使用。之所以使用这种防洪墙代替固定式防洪设施,是因为使用移动防洪设施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人们在非洪水期间亲近自然。

在防洪治水方面,奥地利政府也没有少花心思。在2002年后,奥地利开启了大型的防洪计划,共建设了接近500个防洪项目。例如,仅在洪水较为严重的上奥地利州,当地政府就建立了36公里长的防洪堤,耗资近2亿美元,成为中欧最大的防洪堤,并于2012年竣工。2013年夏秋洪水再度凶猛袭来,但受惠于刚刚建好的防洪设施,当地几十万人以及很多历史文化遗迹都幸免于洪水。

对于流经维也纳的多瑙河,奥地利政府则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手段,将多瑙河分为四条主要的支流,除了起到防洪的效果外,还将其航运、旅游休闲、自然保护的功能区分开来。

除了人工治理、兴修防洪设施以外,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防治洪水也是奥地利治理洪水的主要举措。为此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经营着其自然生态环境。

作为山水之国,奥地利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在不大的国土内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自然保护区,并对林木采伐以及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做出了严苛的法律规定。如此一来,茂密的植被对缓解洪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流经维也纳的多瑙河段的生态,当地政府在维也纳市内建立了多瑙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该湿地长达数十公里,湿地生态系统十分健康,有大量的动植物资源,重要的是该湿地有很强的吸收缓解洪水的功能。在过去数十年间,奥地利政府专门就管理该湿地成立了一家国营公司,在其环境部门的主导下,将过去人为改变的河岸恢复至原始风貌,并将人为填埋的支流重新挖掘还原,恢复该湿地区域的生态,这大幅缓解了该河段的洪水压力。

此外,奥地利政府对其境内淡水湖泊的保护也很关注。由于地处阿尔卑斯山核心区,从山上流下的泉水汇成数十个淡水湖泊,当地严禁对这些湖泊进行有损环境的商业开发及人为的改变,使得这些湖泊的自然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强大的蓄水能力有效缓解了当地的洪水灾情。

除了上面介绍的,为更好地应对凶猛洪水带来的风险,德国联邦环境署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案。方案包括借助堤坝把河流与自然泄洪区隔开,为河水漫堤预留土地,保护下游容易受灾城镇;德国政府为城市和道路占地面积的增长设限,城市中预留大量土地,以便让尽量多的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发挥土壤的天然蓄水池作用等。

有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德国城市和道路占地面积总计增加了1682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天增加1平方公里,德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把这一日平均指标减少2/3。德国联邦环境署表示,重中之重还是防患于未然,及时填补发现的漏洞和缺陷。(采写:邓茜 朱晟 王腾飞 王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