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环球看点 >> 全球大宗商品:中国如何提升话语 >> 阅读

全球大宗商品:中国如何提升话语权

2015-02-12 16:14 作者:刘开雄 赵晓辉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自2002年至今,中国从全世界进口大宗商品的数量迅速增长,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费国。然而,中国却一直游离于全球定价体系之外。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次陷入低谷,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也促使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速下降,如何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重塑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成为关注焦点。

两大因素影响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地位

“全球定价中心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著名大宗商品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认为,关于“定价权”的问题不能用政治逻辑去思考,而应该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无论是伦敦的有色金属市场,还是芝加哥的农产品市场、纽约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些定价中心的形成都有特殊的历史原因,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甚至还受到世界大战等特殊事件的影响。

尽管在过去十年中,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同时是多个重要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理所应当地获得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地位,中国价格就应该成为全球价格。胡俞越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难出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原因仍在于自身。

首先,全球大宗商品定价都集中在交易所,而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与国际市场没有对接,无法体现出全球的供需情况,自然无法成为全球价格。尤其是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高度金融化的今天,中国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是分离的,期货市场不允许外资参与,不能设立海外交割仓库,国外交易所也不能在中国设立交割仓库。一位监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这种隔离使得中国市场游离于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之外,所以中国价格不能反映全球市场的情况,中国市场失去了“价格发现”的功能。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步伐难以跟上大宗市场全球化的脚步,“拖累”了中国价格国际化的步伐。“英镑成就了伦敦,美元成就了纽约,从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货币的世界地位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在某种程度上是该国货币国际地位的体现。”胡俞越认为,要塑造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地位,客观上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这已经不是锦上添花的成绩,而是雪中送炭的责任,因为这也是中国加快对外投资、消化外汇存量的必要条件。”

难得的机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有条件还要有机会。2013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陷入深度调整,这不仅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供求基本面变化,还因为主要经济体经济货币政策调整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去泡沫化”。尤其是在2014年全球油价遭遇“腰斩”之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下跌。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现在正是中国主动出击、重塑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的好时机。事实上,早在4年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已开始准备原油期货。2014年12月,原油期货终于获得了批准,它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全球投资开放的期货商品。这不仅是上海建设自贸区后对外开放的新标志,更是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开始,中国有机会凭借自己独特的消费大国优势,成就中国大宗商品价格的国际化。

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曾公开表示,原油期货只是个开始,“如果原油期货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国内很多与国际市场对接的产品都可以向国际投资者开放,这是中国期货市场对接国际市场,实现中国价格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作为原油期货设计者之一的林丰则希望,上海在上市原油期货之后,能够“成为亚洲油价的标杆,与纽约、伦敦一起共同构建全球原油价格体系”。

与此同时,香港也在积极筹划成为亚洲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自香港交易所集团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之后,总裁李小加野心勃勃地将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一些产品做出调整在香港上市,目标是面向内地市场。“香港是内地市场连接全球的重要纽带,我们就要发挥这个纽带功能,将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成为亚洲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中心。”李小加曾在一次公开场合做出上述表态。

发挥对外经济战略的协同效应

2014年中国外交政策客观上为中国争取定价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很多人看来,2014年是中国外交繁忙的一年。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世界各国,积极扩大对海外市场的投资:“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主旋律,与澳大利亚、韩国签订的自贸协议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亮点。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几乎都是资源型国家,”胡俞越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客观上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同时也加速了这些大宗商品资源向中国集中,为中国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商品理论中,除了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之外,更重要的是中间市场价格。大宗商品市场的对外开放,不仅是中国深化开放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国买方地位,推动大宗交易平台中国化——本土交易、本土交割、本币结算。这一方案正因为一个庞大的外交战略支持而成为可能,“一带一路”及人民币国际化将与此方案相互促进。

大宗商品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经济外交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供应,努力实现“资源有保障、价格可接受”。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话语权的上升,无疑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未来中国有望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体系规则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体系也将更多地受到中国的影响。(记者 刘开雄 赵晓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