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精准扶贫 >> 行业先锋 >> 贵州凝神聚气谋精准脱贫 >> 阅读

贵州凝神聚气谋精准脱贫

2017-03-06 10:40 作者:郝迎灿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贵州省组织发动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资料图片

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便带头上山植树去了,其间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从2月5号到19号,实施为期15天的‘无会期’,省委省政府不召开重大的会议,不开展重大的活动,省直有关部门也不召开让市县参加的专题性会议。”

“无会期”,不是“马放南山”。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精力、集中火力,组织发动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开局之年,贵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超出计划数20.8万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成绩可贵可喜,前路依然任重。贵州全省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较真,在工作上碰硬,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暗访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推动大扶贫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

强产业

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修文县平滩村的邓书祥没有想到2009年的选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以前穷啊,这里都是荒坡瘦土,我就外出打工。但是打工也挣不到钱,就试着回来种猕猴桃了。”

2013年,邓书祥种的10亩猕猴桃挂果,当年收入近5万元。修文县以谷堡、小箐等10个乡镇为重点全面发展猕猴桃种植业。和邓书祥一样,村民们靠猕猴桃种植,实现人均收入万余元,走上致富路。

土地零碎、石漠化严重的贵州山区,发展传统种植业投入大、收成少。贵州不少贫困地区曾经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2020年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贵州大力构建特色优势扶贫产业体系,阔步走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

贵州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三个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可持续致富的动力,以最大努力争取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贵州省黔西县扶贫办主任李华平说。

农历腊月二十八,黔西县源水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扬学抱来45万元,在田坝里当场发放第四季度农民工工资。“既当股东,又拿工钱,这个合作社办得好!”60岁的杨思林老人回想起发工资那天的情景还是满脸兴奋。

源水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充分整合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资源,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去年,该基地种植无公害大葱800亩,总产值达500万元,产生红利200余万元,加入合作社的29户精准扶贫户全部脱贫。

抓搬迁

挪出穷窝除穷根

1月20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一口刀村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人们满带家什行李,扶老携幼,缓慢前行。这一次他们不是外出务工,而是迁往铜仁市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启新的生活。

一口刀村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西部的大山上,由于常年缺水,早些年村民靠种植为生,收成极少。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谋生。

推开新房大门,村民朱琼激动得合不拢嘴,房屋宽敞明亮,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搬离原居住地后,他家保留低保和老屋产权,而且工作有保障,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不去了,不去了,这么好的环境,我才不想出去呢。”朱琼笑着说。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贵州地理地貌的真实写照,恶劣的生态环境是迫使百姓搬迁的客观因素,想发展、盼发展的心愿则是百姓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据统计,2016年,贵州对45.87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建档立卡人口36.2万人,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贵州还将搬迁75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3500个。

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村民梁拉金一家,去年9月搬进了惠水县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点位于当地开发区核心位置,附近十几家企业已经投产,用工需求十分旺盛。梁拉金已在园区一家具企业谋得一份工作,平均月收入3000多元,“企业一天三顿饭全包,走路15分钟就能回家”。

搬迁是措施,脱贫是目的。贵州通过“一头抓安置地精准就业,一头抓迁出地统筹开发”,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去年,省政府文件明确,从就业和生产两方面加强保障——安置在集镇的,确保每户至少就业一人;安置在中心村的,逐户落实产业扶贫项目。

重教育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关岭县板贵乡峡谷村的正房里,62岁的任发芬忙着招呼3个孙儿做作业。“不是我多有能耐,没有政府帮扶,我一个老妇人撑不起这个家。”任发芬激动地说,她所在的峡谷村,坐落在坡度60多度的石旮旯山坡,下方百米处便是清澈的北盘江。

任发芬老人的生活窘境不是个例,在贵州,像任发芬老人3个孙儿一样的贫困学生为数不少,仅去年受资助的高中至本科阶段贫困学生便有31.7万人。

长期以来,教育一直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表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拔掉穷根的治本之策,“只有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低、高中教育资源不足是贵州教育的突出矛盾。对此,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教育“9+3”计划,在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实行3年免费中职教育,为贵州广大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了希望门。

据王凤友介绍,贵州省2016年中职招生33.5万人,并在中职“百校扶贫基地”基础上遴选出10个省级示范扶贫基地;在10所省属优质职业院校对口招收精准扶贫班2000余人,全部免除学费、书费、住宿费、校服费,享受国家助学金。

扶贫先扶智,为保障学生“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致贫”,贵州省在2016年共资助各级各类学生365.7万人次,资助资金73.3亿元;在全国率先对高中至本科阶段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专项资助,2016年财政投入10.12亿元,受益学生31.7万人。

除了提升基础教育和资助农村贫困学子,贵州还实施对产业扶贫有直接带动作用的培训活动,从2015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各类资金31.59亿元,实施职教培训180.1万人。到今年底,贵州计划实现全省12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以此增加贫困农户工资性收入,逐步消除农村“零就业”贫困家庭。(郝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