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精准扶贫 >> 第一书记说 >> 这个第一书记办的实事真不少 >> 阅读

这个第一书记办的实事真不少

2017-03-14 14:00 作者:李吉毅 来源:山西晚报
分享到:

新建蓄水池、铺设引水送水管道、硬化村道路、提议成立了村大学生录取基金资助本村学生、建成了村里首座老年人活动室……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常柏村第一书记常浩亮入村工作一年多,给村里解决了许多实质性的问题,受到村民们的夸奖。

解决林地补偿款纠纷

“村里正准备建50栋日光温室大棚。”3月8日,在沁水县龙港镇常柏村,记者见到了常柏村第一书记常浩亮,他正在为村里修建日光温室大棚忙活着。他扳着指头说,每栋大棚需要6万元,50栋需要300万元,“除财政上每栋能补贴1.5万元外,再加上村集体现有的储蓄资金,所需资金还有不小的缺口。”

常浩亮生于1987年12月,2009年,他到沁水县经信局工作,两年后入党。2015年8月12日,常浩亮被沁水县委组织部选派,任该县龙港镇常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常柏村位于沁水县龙港镇东10公里处,全村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是2002年由前沟、黄龙、常柏三村组并后的新村。全村有169户512口人,耕地1813亩。

常柏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民经济收入全靠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煤层气的开采,占地补偿成为村里引发纷争的“导火索”。“刚到村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乱。”更让常浩亮吃惊的是,村里矛盾多、纠纷大、时间久、范围广,村委会同时面临着四五起官司,甚至在2013年出现了村两委班子负责人“互告”的奇闻。

他调查了解,“乱”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占用林地补偿款纠纷。9户村民为高速公路占用林地的补偿款,一纸诉状将村委会告上了法庭。

常浩亮知道,这个纠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村民心不服、干部腰不直,常柏村很可能成为全镇乃至全县最不稳定的村庄。他暗下决心,把解决林地补偿款纠纷,作为全村头等大事来抓。他与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赴晋城市中院陈述案情、提交证据。经过两次诉讼,这一纠纷通过法律途径顺利解决。

发展设施农业,帮助村民脱贫

常柏村是沁水县28个省级贫困村之一。作为村第一书记,常浩亮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帮助村民摆脱贫困。

2014年,在结对企业的帮助下,常柏村种植了优质核桃林410亩。但是由于缺乏管理、不便耕种、见效不快等原因,部分村民将核桃树砍掉,又恢复了耕地。

发现问题后,常浩亮与县农委联系,请来专家帮助村民学习管护核桃树的技术。与此同时,他又与各方协调,将核桃树种植补贴每亩170元及时足额发放给村民。“种核桃补贴比种粮补贴每亩高121元,调动了村民种植核桃的热情。”他说,去年410亩核桃树全部进入挂果期,户均增收200元。

地处沁河南岸的常柏村防汛压力很大。在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商议,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后,确定通过实施打坝、垫地、修复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工程,实现新增或复垫土地400亩。

“这400亩土地用于发展设施蔬菜、休闲采摘等特色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整体脱贫的产业发展思路。”常浩亮说干就干,按照以上发展思路,村里投资320余万元,新修建河堤1387米。目前该工程已全面完成,全面提高了土地抵御洪水的能力,保障了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打坝完成后,计划整合坝体范围内的土地400亩,实施复垫和新造地水浇地,改变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被动局面。土地整理项目已在国土部门立项,正在做前期工作。

同时,村里计划投资50万元,新修建水利灌溉提水工程一处,修复改造现有的水利设施,使打坝范围内集中连片的400亩土地变为水浇地,为发展设施农业奠定基础。目前水源已选址,准备开工建设。

2015年,常浩亮初到常柏村时,村里有贫困户51户187人。2016年,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村共有贫困户14户35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6户14人,因学致贫1户3人,无就业岗位或缺技术7户18人。

在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常浩亮采取挂图作战的办法,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去年,通过自身努力和外部帮扶,常柏村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出了国家扶贫标准,生活上基本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了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

建成村里第一个老年人活动室

在村里走家入户多了,常浩亮从许多村民嘴里慢慢知道了村民的诸多难处。村里的饮水工程由于年久失修、水位下降,村民吃水困难。常柏片区曾经一度断水近1个月,留守老人因为担水而摔断了腿。全村只有一座桥连接公路,村西的出口泥泞坎坷,车辆难以行驶。随着种地成本升高,农民耕种收益日益降低,遇到差年景,产出难抵投入。贫困户儿女考上大学本是一件喜事,但是高昂的学费又成了这个家庭“甜蜜的负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休闲娱乐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一些留守老人、空巢老人,需要一个活动场所。

一年过后,在常浩亮的操持下,村里新建了两座50立方米的蓄水池,新铺设引水送水管道3000米,村民吃水难题得到解决;硬化村西出村道路200米,村民出行方便了;经过与县政协沟通联系,为村民争取到价值9万元的化肥,降低了种粮成本;为村里5名高职院校在读学生申请了2000元的职业教育培训资助,为1名新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申请了5000元的雨露计划补贴,提议成立了常柏村大学生录取基金,对考取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分别资助5000元、3000元;常柏村有史以来第一个老年人活动室落成,为村民提供了方便、干净、舒适的活动场所。

谈到自己一年多来的工作,常浩亮说:“我仅仅是做了些打基础、垫底子的工作,设施农业建设还任重道远;精准帮扶过程中,部分贫困户可享受政策的,还需要逐步跟进,落到实处。”(李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