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精准扶贫 >> 第一书记说 >> 晋城市下派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 >> 阅读

晋城市下派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纪实

2016-05-10 10:11 作者:毕海霞 和沛森 来源:太行日报
分享到:

猴年春节来临之时,在泽州县川底乡吕管够村发生了这样感人一幕:一位花甲老人拿着一副春联,噙着眼泪紧紧拉着村第一书记冯志喆的手说:“闺女,回去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过完年可早点回来啊!”原来,冯志喆本打算请书法爱好者到村里开展写春联送祝福活动,由于突降大雪,活动只好取消。为了不让群众失望,她自己掏钱从城里买了几十副春联,挨家挨户送到村民家中。

2015年8月份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市市县两级向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下派410名第一书记,实现了“两类村”全覆盖。如今大半年过去了,第一书记们人下去了,心下去了吗?能不能待得住,干得好?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田间地头,探寻第一书记们的足迹……

把村当家,勾勒未来发展蓝图

“第一次到村里,我心里就直打鼓。”高平市神农镇黄叶村第一书记郭玲玲刚到村里,看到的是村委办公室年久失修,无法正常开会办公;13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了一半,村里平时冷冷清清,党组织活动就更少了。同郭玲玲一样,其他第一书记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的村班子不团结,支村两委“两张皮”;有的村大事不公开,小事理不清,干群关系紧张;有的村集体收入为零,没钱给群众解决困难办实事……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第一书记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陵川县六泉乡松山村第一书记郭楷通过到贫困户家中拉家长里短,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和今后的打算,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研,他明确了产业扶持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和教育帮扶脱贫三种思路,为市财政局结对帮扶打下了坚实基础。陵川县潞城镇西八渠村第一书记刘瑨多方调研,与村两委提出产业脱贫一部分、项目脱贫一部分、劳务输出脱贫一部分的基本思路,为村里制订了五年产业脱贫规划。泽州县柳树口镇岩山村第一书记梁建刚针对村里脏、乱、差现状,经村两委多次研究,提出对本村养殖业进行搬迁改造,对今后五年帮扶工作做了初步安排。阳城县河北镇河北村第一书记叶拽是太行日报社记者,经过广泛走访村民和详细调研,他和两委成员一起制订了“两个产业一个品牌”发展规划:“两个产业”就是着眼“富民”的油用牡丹产业和着眼“强村”的光伏发电产业,“一个品牌”就是结合村里距离析城山和杨柏大峡谷较近的优势,打造析城山半程马拉松赛事品牌,目前项目规划已开始实施。

第一次进村,第一书记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有些人难免会产生思想波动,但大家都能在安顿好行李后,俯下身来开展走访,迅速实现由“单位人”向“村里人”角色转换,因地制宜为村里勾勒出未来发展蓝图。

产业带动,引进一个个好项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如何盘活集体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第一书记们不怕苦、不叫累,费尽周折,经多方沟通协调,为村里引进了一个又一个好项目,农村群众生活日日有新改善。

在吕管够村,冯志喆引进了杭州珑绚实业有限公司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为村里创收60万元,她还确定将乡村旅游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多方发展纯农家乐的原生态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刘瑨积极协调落实晋煤集团帮扶资金80万元,对西八渠村原来的养鸭场进行改造,改建8栋高标准食用菌大棚,每年可生产8万公斤香菇,年产值可达80万元,纯利润在30万元左右;积极推进劳务输出脱贫,联系晋煤集团宏圣矿建公司为村里争取到10名招工指标,帮助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沁水县张村乡芦坡村第一书记李明太将本村的农牧经营户们联合起来,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生猪约1200头,年出栏约400头;此外村里还有核桃林地1400亩、山羊1260只,蚕桑、蔬菜和食用菌养殖大棚23栋,占地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村委会有了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为集体收入“破零”打下了坚实基础。沁水县樊村河乡卫村村第一书记刘伟则围绕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打算今年为村里建成一个年产20万株黑木耳菌棒的生产基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扛起主业,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针对一些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党员“双带”能力不强的问题,不少第一书记动起了脑筋。

郭玲玲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为村里解决了三万元的经费,开展了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培养年轻后备党员,使党员活动阵地面貌一新。阳城县北留镇崇上村第一书记李许龙对照“两室、六有、六个一”标准对支部工作进行了规范,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支部会议”等20余项制度不仅在支部上了墙,更在村里扎扎实实地落了地。

梁建刚带领岩山村党支部一班人狠抓村组织建设,修订完善了村级组织制度,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叫响“我是党员看我的,我是干部照我做”的口号,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员身份”的理解和认同;同时积极开展了党员双培双带、设岗定职、为民代理服务活动,争取2万元资金为活动场所添置了办公设施。叶拽将每月20日定为村里的党员活动日,早上六点,全村党员干部就自觉扛着铁锹、笤帚在村委大院或村里大街小巷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村里群众说,好些年没见过村里这么红火热闹了。

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解决切身难题

“进村当第一书记,就要把群众当亲人,帮群众解决切身难题。”第一书记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刘瑨针对西八渠村低保户名额分配不公的问题,对全村低保户进行复核,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等老问题;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对全村59名贫困小学生进行爱心助学,捐助书籍、学习用品等价值近万元;帮助6名贫困生一次性通过雨露计划精准扶贫资助申请。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刘瑨心生感慨:“农二代如果不从教育上脱贫,恐怕还是‘穷二代’,教育扶贫是拔掉西八渠村穷根子的治本之策。”

冯志喆住村后,把村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写在纸条上,发给村民,告诉大家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她随身还装着一个“记事本”,里面记录了村民需要让她办的事情,除去跑腿买生活用品和药品外,还有些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郭楷创立了“松山慈善扶贫基金”,第1号基金专项用于松山村集体公益事业发展、贫困户增收项目扶持、特困人员救济慰问。高平市野川镇沟南村第一书记孙红红积极与派出单位沟通,成立扶贫工作队,实现了与村里37户最困难群众的“一对一”帮扶。河北村在叶拽的带动下,家家户户安装了水表,不再需要卡着时间等水吃;村里还新安装污水管道6000余米,清理河道4000余米,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全村煤气户户通工程也即将完工,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大变样。

据统计,截至目前,410名第一书记累计为农民群众办理实事1129件,引进项目306个,争取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在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第一书记们在偏远农村深深地扎下了根,每当与村民交流时,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说:“咱们村如何如何”,回到城里跟亲朋好友聊天时,会自豪地说:“我们村怎样怎样”;跟相关部门协调资金、找项目时,对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等一大堆概念如数家珍。可以说,第一书记们从情感上真正把自己摆到了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与贫困村融为一体,与父老乡亲成了亲人,他们就像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的马向阳一样,在广袤无垠的农村扎下根来,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原来,冯志喆本打算请书法爱好者到村里开展写春联送祝福活动,由于突降大雪,活动只好取消。为了不让群众失望,她自己掏钱从城里买了几十副春联,挨家挨户送到村民家中。

2015年8月份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市市县两级向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下派410名第一书记,实现了“两类村”全覆盖。如今大半年过去了,第一书记们人下去了,心下去了吗?能不能待得住,干得好?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田间地头,探寻第一书记们的足迹……

把村当家,勾勒未来发展蓝图

“第一次到村里,我心里就直打鼓。”高平市神农镇黄叶村第一书记郭玲玲刚到村里,看到的是村委办公室年久失修,无法正常开会办公;13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了一半,村里平时冷冷清清,党组织活动就更少了。同郭玲玲一样,其他第一书记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的村班子不团结,支村两委“两张皮”;有的村大事不公开,小事理不清,干群关系紧张;有的村集体收入为零,没钱给群众解决困难办实事……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第一书记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陵川县六泉乡松山村第一书记郭楷通过到贫困户家中拉家长里短,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和今后的打算,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研,他明确了产业扶持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和教育帮扶脱贫三种思路,为市财政局结对帮扶打下了坚实基础。陵川县潞城镇西八渠村第一书记刘瑨多方调研,与村两委提出产业脱贫一部分、项目脱贫一部分、劳务输出脱贫一部分的基本思路,为村里制订了五年产业脱贫规划。泽州县柳树口镇岩山村第一书记梁建刚针对村里脏、乱、差现状,经村两委多次研究,提出对本村养殖业进行搬迁改造,对今后五年帮扶工作做了初步安排。阳城县河北镇河北村第一书记叶拽是太行日报社记者,经过广泛走访村民和详细调研,他和两委成员一起制订了“两个产业一个品牌”发展规划:“两个产业”就是着眼“富民”的油用牡丹产业和着眼“强村”的光伏发电产业,“一个品牌”就是结合村里距离析城山和杨柏大峡谷较近的优势,打造析城山半程马拉松赛事品牌,目前项目规划已开始实施。

第一次进村,第一书记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有些人难免会产生思想波动,但大家都能在安顿好行李后,俯下身来开展走访,迅速实现由“单位人”向“村里人”角色转换,因地制宜为村里勾勒出未来发展蓝图。

产业带动,引进一个个好项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如何盘活集体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第一书记们不怕苦、不叫累,费尽周折,经多方沟通协调,为村里引进了一个又一个好项目,农村群众生活日日有新改善。

在吕管够村,冯志喆引进了杭州珑绚实业有限公司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为村里创收60万元,她还确定将乡村旅游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多方发展纯农家乐的原生态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刘瑨积极协调落实晋煤集团帮扶资金80万元,对西八渠村原来的养鸭场进行改造,改建8栋高标准食用菌大棚,每年可生产8万公斤香菇,年产值可达80万元,纯利润在30万元左右;积极推进劳务输出脱贫,联系晋煤集团宏圣矿建公司为村里争取到10名招工指标,帮助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沁水县张村乡芦坡村第一书记李明太将本村的农牧经营户们联合起来,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生猪约1200头,年出栏约400头;此外村里还有核桃林地1400亩、山羊1260只,蚕桑、蔬菜和食用菌养殖大棚23栋,占地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村委会有了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为集体收入“破零”打下了坚实基础。沁水县樊村河乡卫村村第一书记刘伟则围绕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打算今年为村里建成一个年产20万株黑木耳菌棒的生产基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扛起主业,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针对一些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党员“双带”能力不强的问题,不少第一书记动起了脑筋。

郭玲玲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为村里解决了三万元的经费,开展了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培养年轻后备党员,使党员活动阵地面貌一新。阳城县北留镇崇上村第一书记李许龙对照“两室、六有、六个一”标准对支部工作进行了规范,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支部会议”等20余项制度不仅在支部上了墙,更在村里扎扎实实地落了地。

梁建刚带领岩山村党支部一班人狠抓村组织建设,修订完善了村级组织制度,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叫响“我是党员看我的,我是干部照我做”的口号,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员身份”的理解和认同;同时积极开展了党员双培双带、设岗定职、为民代理服务活动,争取2万元资金为活动场所添置了办公设施。叶拽将每月20日定为村里的党员活动日,早上六点,全村党员干部就自觉扛着铁锹、笤帚在村委大院或村里大街小巷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村里群众说,好些年没见过村里这么红火热闹了。

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解决切身难题

“进村当第一书记,就要把群众当亲人,帮群众解决切身难题。”第一书记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刘瑨针对西八渠村低保户名额分配不公的问题,对全村低保户进行复核,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等老问题;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对全村59名贫困小学生进行爱心助学,捐助书籍、学习用品等价值近万元;帮助6名贫困生一次性通过雨露计划精准扶贫资助申请。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刘瑨心生感慨:“农二代如果不从教育上脱贫,恐怕还是‘穷二代’,教育扶贫是拔掉西八渠村穷根子的治本之策。”

冯志喆住村后,把村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写在纸条上,发给村民,告诉大家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她随身还装着一个“记事本”,里面记录了村民需要让她办的事情,除去跑腿买生活用品和药品外,还有些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郭楷创立了“松山慈善扶贫基金”,第1号基金专项用于松山村集体公益事业发展、贫困户增收项目扶持、特困人员救济慰问。高平市野川镇沟南村第一书记孙红红积极与派出单位沟通,成立扶贫工作队,实现了与村里37户最困难群众的“一对一”帮扶。河北村在叶拽的带动下,家家户户安装了水表,不再需要卡着时间等水吃;村里还新安装污水管道6000余米,清理河道4000余米,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全村煤气户户通工程也即将完工,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大变样。

据统计,截至目前,410名第一书记累计为农民群众办理实事1129件,引进项目306个,争取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在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第一书记们在偏远农村深深地扎下了根,每当与村民交流时,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说:“咱们村如何如何”,回到城里跟亲朋好友聊天时,会自豪地说:“我们村怎样怎样”;跟相关部门协调资金、找项目时,对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等一大堆概念如数家珍。可以说,第一书记们从情感上真正把自己摆到了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与贫困村融为一体,与父老乡亲成了亲人,他们就像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的马向阳一样,在广袤无垠的农村扎下根来,播撒着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