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精准扶贫 >> 中国扶贫榜样 >> 一名林业干部的驻村情结 >> 阅读

一名林业干部的驻村情结

2017-01-06 10:22 作者:乔佳妮 李治军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走进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青山镇新庙村,只见选址重建的新村部已经封顶,新安装的80盏太阳能路灯一溜儿延伸向远处,600多米长的街道两旁站立着一棵棵3米多高、叶子青绿的女贞树,与民居、青山、低垂的蓝色天幕,构成了一幅清新美丽的乡村画卷。

“过去没有路灯,没有绿化,垃圾随处倒;如今,村子美化了、绿化了,还买了垃圾运输车,到处都很干净……这些都是县林业局驻村干部贺歆的‘功劳’。”新庙村村主任张金宝说。

今年46岁的贺歆,当天也在村子里,中等个子,略黑,戴副眼镜,举止干练。其实,早在2014年开始的精准扶贫中,他就担任了驻新庙村的“第一书记”。2014年至2015年,他代表单位先后帮助改造了村部,修建了7个组的水泥路,为6个组300户村民拉通了自来水,修建了2座便民桥,还从外地调回苹果木屑48万公斤,帮142户村民种植香菇,引导群众发展油用牡丹……

去年3月,再次挑起“第一书记”重担后,贺歆带着灶具、被褥,开始了常态化驻村,每个月他都要在村里住上10天至15天。包扶中,作为一名林业干部,贺歆总是琢磨着发挥行业优势,在绿色生态上做“文章”。今年春季,他积极动员村民栽植油用牡丹。一些村民和贫困户心有疑虑,不愿发展,他及时联系旭初牡丹公司技术员到村里开培训会,宣传县上的优惠扶持政策,与村民签订《借苗还果》协议。如今,全村有5个组180户农户,已发展油用牡丹420亩,所栽的树苗已长到一二尺高。

俗话说“靠山吃山”。发展脱贫产业,关键要因地制宜,要找准增收的“门路”。除了食用菌和油用牡丹,贺歆还积极引导村民利用山坡广的条件发展养殖业。一组村民程书伟,几年前在俄罗斯从事商贸业,积累了原始资本,回到家乡看到青山绿水,想发展养牛。贺歆积极联系县畜牧中心为他提供技术指导,教他防疫,带他参加相关技术培训。目前,程书伟的养牛场已存栏肉牛98头,8名贫困户劳力在场里从事饲养、看管等工作。

为了形成更大的辐射带动,日前,贺歆引导程书伟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积极联系县工商、农业等部门,帮他跑手续。“成立后,采取‘借犊还牛’的方式,将小牛犊借给周边的贫困户养殖,2年至3年后,长大的牛还给程书伟,出生的小牛归贫困户所有。同时贫困户社员也可以自己养牛,成品牛由合作社回收、销售,双方都受益。”贺歆道出了这样的想法。

新庙村今年被列为商南县生态脱贫示范村,贺歆带领技术员对全村16个组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逐组逐户逐地块规划设计,用半个月的工夫,确定2248户2659亩为退耕还林地,落实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1.4万亩。他还在村部及街道规划栽植了120棵女贞树,协调单位投资1万元为村里购买了一辆垃圾运输车,使全村生活垃圾迈入“户装袋、组收集、村运输”的科学化轨道,村子更加生态、宜居。“他人很踏实、很负责,干了很多事,让村班子更团结,也让百姓对政府更有信心。”每每提起贺歆,新庙村村主任张金宝都会大发感慨。

驻村包扶,串东家、走西家,翻山爬坡、风里来雨里去,很是辛苦;加之单位内的工作也无法“丢手”,贺歆经常是“两头忙”,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去年五六月份,他经常感觉心慌气短,家人催促他去检查,7月22日,经西安唐都医院确诊为心脏冠状动脉堵塞。8月1日,医生为他做了支架手术,并叮嘱他要喝一年的药,天天喝,以养护支架。

身体的“发动机”出了故障,搁在别人,也许早就辞掉了“第一书记”。然而,对于贺歆,这些好像都“不是事”。如今的贺歆,不是在驻村,就是奔忙在秋冬季植树造林的山脚坡头。(乔佳妮 李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