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教育 >> 校园 >> 校园话题 >> 3点半后何处去 >> 阅读

3点半后何处去

2018-03-30 09:33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3月15日,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教室里写作业 李欣 摄

孩子放学了!一声声铃声响在万千家长的心头,也“响”在了全国两会的会场。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教育部长陈宝生第一个走到人民大会堂铺着红色地毯的通道,回答记者关于“3点半现象”带来难题的提问。

如何解决这个“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困难”?多地纷纷进行探索,包括开展弹性离校、晚托服务、开设校内拓展兴趣班等。半月谈记者在上海、江苏、辽宁、湖北等地采访了解到,孩子3点半后的需求和去向日益多元,既要建立保障机制,解决好部分家庭对于孩子放学无人接、无人看管的现实需求,更要加强和丰富学校教学,减少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培训班的无奈。

孩子有人看管辅导,家长才能安心上班

3月5日是南京市小学新学期实施“弹性离校”的第一天。半月谈记者在玄武区中央路小学看到,一(1)班学生张亦乐走进教室,把语文课本交给老师,老师将扫码器对着课本上的二维码一扫,家长手机上就立即收到一条短信,告知他们,孩子已到达课堂开始“弹性离校”。

所谓“弹性离校”就是以学校作为主体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冬季上学时间段(每年11月1日至下年度的3月31日)托管结束时间原则上为17时,非冬季上学时间段原则上为18时。今年统一调整为18时。

2017年,南京市360多所小学参与“弹性离校”,参与服务的教师超过20万人次,7.2万个学生家庭享受到了“弹性离校”服务。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戴兴海说,这项民生服务让老百姓安心,产生了多重效应。“一个小孩一个月小饭桌的最低费用要600元,不算寒暑假,一年差不多要6000元。2017年政府只拿了3500万元,就帮助老百姓解决了4.2亿元的家庭支出问题。”

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沈阳市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实行“弹性离校”,提供课后服务,主要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及答疑。当地教育部门认为,“弹性离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教育资源,减少学生的补课需求和个别教师外出有偿补课的机会。通过“弹性离校”,错时放学,还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解决学校门前交通拥挤问题。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这种“弹性离校”的晚托服务普遍是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免费开设,并强调非补课性质。例如,南京市教育局发文规定,学生参与“弹性离校”一律实行免费;运行成本全部由市、区两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承担。沈阳市规定,“弹性离校”期间,任何学校和教师都不得讲授新课或补课。对“弹性离校”政策执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将追究相关领导和负责人的责任。

要安全更要收获,让孩子从培训班“回流”

一位育有一对龙凤胎、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的家长潘女士家中没有老人帮忙,她告诉半月谈记者:“虽然有晚托,但是现在下班越来越晚,即便下午5点放学我依然没法去接孩子,而且这么多时间就待在学校也‘浪费’,总想多学点什么。”

很多校外培训机构正是瞄准了“商机”,或有专车专人接送,或索性将教学点设立在学校附近,方便学生和家长“穿梭”。

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复旦小学曾经在2016年做过调查,虽然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但是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的现象仍然存在,全校七成学生忙于参加校外各类补习班。该校校长董海佳告诉半月谈记者:“在开设爱心晚托班主要满足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开发一些放学后拓展课程,适应孩子的成长发展需求。”

为此,学校提出“教育供给侧改革”,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一年多开展下来,新学期开设的“快乐30分”拓展课程增加到了22门,涵盖体育类、阅读类、手工类、美术类、音乐类活动等课程,一批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类课程为学生追捧,如绘画、舞蹈、运动、点心烘焙、乐高机器人、手工DIY、棋类等课程。

“延迟到4点半放,让家长的时间安排宽裕了一些。”两个女儿都在复旦小学就读的王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而且能学到东西,例如姐姐5年级学围棋、空中机器人,妹妹学棒垒球、英语绘本,学校里的活动够了,放学后不用再去外面学。”

厘清责任形成机制,合力破解难题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无论是晚托服务还是进一步的拓展课程,在开展中也都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不同声音,如何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切实解决这一民生痛点,既折射政府的智慧和决心,更呼唤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

南京市教育局副巡视员杨林国认为,“弹性离校”面临2个核心制约:一是人力,二是经费保障问题。“弹性离校将会对教育生态带来影响,如何把握一个度是关键问题。老师在孩子放学后还有大量的研修、批改作业、备课等业务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晚托服务在开展中也遇到了家长“不理解”甚至“不领情”的现象。半月谈记者采访中,多所中小学反映,在晚托班开设后,很多家长开始以为学校会“免费补课”,一学期下来才发现只是托管,到第二学期就不参加了。

部分教育界人士呼吁,面对日益多元的孩子成长需求,需要厘清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实事求是开展工作。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朱勇说:“对于弹性离校要理性看待,它是一种托底的服务。”

上海市特级校长、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说,“我认为学校的3点半之后的定位,还是应该强调‘看护’,每个家庭对孩子的需求都是多样多元的,学校不可能包揽所有的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挖掘资源、甚至邀请外部师资开设拓展课程,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还是应该集中精力抓教学质量。”

中学高级教师汪杰良表示: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普遍高,学校可以配置老师指导学有余力的孩子个性化学习,这样家长就不用费心掏钱在放学后匆匆忙忙把孩子送去培训班。张人利表示,放学后可以组织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帮他们解决课堂里没有解决的困惑,“这是应该做的,而不是一味削弱这块,把孩子推给校外培训”。(半月谈记者 仇逸 廖君 王莹 陈席元 郑生竹)

“良田不种庄稼,必然杂草丛生”

何宛儒

在我国,小学一般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放学,此时家长基本还没下班。“3点半之后孩子怎么办”成为“高烧不退”的社会焦点。

家长的选择极其有限:学校待不了,只能去托管班。没有资质却管接送的“小饭桌”“家庭托管”之类,因其性价比高往往受到家长的青睐。在我看来,相较于比较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托管班更需要加强监管。

怎么办?北京自2014年开展了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提倡学校可在3点半至5点之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科技、艺术、体育类课外活动,缓解家长对于“过早放学”的担忧。另据报道,为缓解低龄学生放学“无人接管”的问题,从今年9月起,北京大兴区将在公办学校一至四年级和幼儿园全面推行课后延时服务,直至晚上6点半。

我觉得,北京这种方式能够部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课后的延时计划往往就是开设各种类型的兴趣班,而兴趣班的服务质量和教学水平则基本取决于学校的“能力”。

毫无疑问,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就算贴钱也愿意入驻名校。名校的课外班可以开得像大学里的选修课一样多,而普通学校可能永远只有儿童画和朗诵课而已,强校和弱校之间会再一次拉大差距。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谁来承担3点半之后的责任?凤凰网特约评论员刘元举认为,“带孩子”是教育机构的基本责任。3点半校门一关,把学生往外一推,肯定是不合理的。更不能堂而皇之地说,这是社会责任。

当然,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我国中小学基本都在早上7点半左右开始自习,但班主任及语数外等主课老师一般7点就到了。到下午3点半,实打实的是8个小时,这还不算备课、批改作业等时间。将心比心,老师的工作强度真是很大。如果3点半以后学生继续留校,势必会加重老师的工作强度。

然而“良田不种庄稼,必然杂草丛生”。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统筹部署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可采取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化机构,为孩子们组织多样化的课后活动,这样既解决了“3点半后何处去”的难题,又弥补了一些弱校能力的不足。(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