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砥砺奋进的五年:"四个自信"照亮 >> 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四个自信"照亮中国发展

2017-07-10 10:51 作者:林小波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6月19日,随着“头号重难点”胡麻岭隧道的贯通,兰渝(兰州-重庆)铁路向今年全线通车目标迈出坚实一步。在迄今8年多的艰苦施工中,参建者们发扬“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即将为我国铁路建设增添一条国际领先的“科技线”“争气线”。陈斌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指出:“实践充分说明,只要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只要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朝着伟大目标持之以恒前进,风雨如磐不动摇,我们的目标就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

四个自信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力所在。

当代中国为什么需要自信?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当今中国为什么需要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的原因何在?

一是四个自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得非常清楚,“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二是从外部环境看,国外各种敌对势力对中国道路的质疑和否定从未停止。有的质疑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有的丑化否定中国,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极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凡此种种,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提出并强调四个自信,就是为了应对国外各种敌对势力对中国道路的质疑和否定。

三是从我们自身看,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种种不自信的表现。现在有些人,包括少数党政官员,对我们的道路和制度没信心,觉得我们的政治制度不行、价值观念不行,从骨子里认同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有的甚至认为“西方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幻想用西方制度改造中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当今的中国也到了一个能够自信的时代。中国何以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说:“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们能够自信的底气所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人民群众心声,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的提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与标语,更不是自我的盲目乐观,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中积淀的宝贵经验,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理论支撑和文化积淀,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核心使命与前途命运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十八大以来这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最根本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路。这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

所谓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和平发展道路。也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理论自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它告诉人们,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之所以展现出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得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制度自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比如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一论述,既体现了坚定的制度自信,又蕴含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讲得很清楚: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在现阶段,说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倍加珍惜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诗,提醒自己要“常怀忧患之思”。坚定四个自信,能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十八大之后,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讲话中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精神之钙”“四个自信”“核心使命”“不忘初心”等关键词,讲的都是理想信念问题。因此,理想信念是根本。

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实践中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就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届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也是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的强大物质基础。

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这是总结历史得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根本保证。

今日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描绘的一个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的真实图景,让海内外中华儿女心潮澎湃。我们坚信,只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四个自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央文献研究室 林小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