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谁来种地,产业咋兴旺?乡村振兴 >> 阅读

谁来种地,产业咋兴旺?乡村振兴“划重点”

2017-12-07 08:51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农民朱小兵在介绍他将自家农房改建的乡村度假民宿。截至目前,建德市已有3000多位“农创客”累计投资120多亿元,在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行业大显身手。谭进摄

专家解码乡村振兴

李国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党工作中的地位、振兴乡村战略总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和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对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这既明确了乡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又建构起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

目前,我国不同乡村的产业经济差异比较明显。有的乡村基本上只有农业生产,而有的乡村农业已占很小的份额。有的乡村劳动生产率很低,青壮劳动力基本外出,而有的乡村劳动生产率非常高,吸纳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实现产业兴旺,应是在尊重不同乡村资源禀赋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判断乡村产业是否兴旺,最重要的指标应是当地特定产业能否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人。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现有的粮食主产区和其他典型农区的劳动力与人口将进一步外流外迁,其乡村产业格局将会进一步分化。一部分乡村产业主要是种养融合,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农业面源污染物将逐步被资源化利用替代,产业实现循环发展。这类地区供给的农产品主要满足远距离市场需求,通过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来实现。另一部分乡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体验、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无论是种养融合,还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首先都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这必然带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将让农民更放心地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让职业农民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从而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有朝气的新生力量。稳定承包权,将让农村劳动力更加合理地在城乡和工农之间流动,小农户有机地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从而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其次,通过发展现代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可有效解决地怎么种和产业怎么发展问题。乡村产业兴旺,国家粮食安全将会更有保障,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供给也将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对于沿海和城市郊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来说,很多以非农产业为主,人口构成和密度与城市之间差异相对较小。这类地区的乡村产业目前比较兴旺,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外来人口与原集体成员的融合。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将有力保障原集体成员财产权利。在此基础上,该类乡村外来人员的福利也会不断增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成为新集体成员。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用工缺口难题,还能实现产业持续兴旺;不仅现有产业优势不断巩固,还会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推动力量。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趋势是农业在经济社会中功能不断弱化,乡村大量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城市,乡村产业“空洞化”,村庄“空心化”,乡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目前,我国部分农村也面临类似问题。应通过大力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回乡,甚至下乡创业就业,扭转农业萎缩、农村衰退、农民边缘化的态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地方。当前,我国已经涌现出很多美丽乡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此同时,也不能否认,我国多数乡村的生态环境依然堪忧。一些乡村环境脏乱差,面源污染严重,遍地是农业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农村环境有效整治,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使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共生,继而大大提升农村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

如果说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物质文明发展上的核心要求,那么乡风文明则是对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生活的核心要求。

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地区陋习盛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巧立名目摆设宴席,人情消费让农民苦不堪言;部分农民不讲科学讲迷信,不爱劳动爱赌博。在一些贫困乡村,帮扶干部忙脱贫,贫困户却袖手旁观。面对这些积弊和新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之源。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振兴乡村战略的基层组织保障。村民自治是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的根本,但在以宗族和熟人组成的乡村社会中,受传统愚昧思想的不利影响,村民自治在现实操作中问题也不少,如妇女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治理要将自治与法治、德治有机结合起来。这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我国一些地方的村规民约,充分体现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精神,不仅促使当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而且对克服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弊端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值得总结推广。

我们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依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新世纪以来,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一系列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已经连续多年呈现缩小态势,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供给、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制度性差异基本消除。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到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业农村仍然是短腿短板,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三农问题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所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望乡村振兴的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必将加快推进,农民能够更充分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富裕美好新生活,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新型城乡关系将更加明显地呈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焦点深谈”策划、编辑:邓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