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 >> 阅读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

2016-06-01 10:05 作者:朱旭东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创造了一个奇迹——“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他的作品在当时多么受老百姓欢迎。位于江苏中部的海安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注重培养本土草根人才,有一支门类较为齐全的群众文艺创作队伍,尽管还没能培养出像柳永这样的“明星”,但也撑起了海安乡村群众文化生活,让200多个行政村、居委会,每年都能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乐一天”文体活动。

在柏林文化狂欢节上,来自海安的民间舞蹈队在表演节目

万杨村:欢天喜地乐一天

3000多人口的万杨村,位于南通市海安县曲塘镇西南角。地里的麦子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家里的蚕宝宝正沙沙地吃着肥美的桑叶。5月7日这天,村民最惦记的,还是村里的农民艺术节——上午是运动会,下午是百姓秀场,晚上还能看县歌舞剧团精彩的文艺节目。

这是万杨村第一次举办农民艺术节。早晨七点半不到,并不宽敞的村民服务中心广场,已经涌进三四百人。村支书周宝云正忙着对话筒试音,好像还有点紧张。列队的村民运动员,转转头来扭扭脚,简单地做着赛前热身;周围团坐的村民开心地打着招呼,拉着家常;孩子们则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跟在孩子身后的,是那些活蹦乱跳的小狗儿。

开场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活动;排队整不整齐不重要,重要的是村民们都来了;赛什么、演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村民乐在其中。“只要村民们乐意,这活动就办得值。”周宝云说。

村委会给各参赛队取了乡土味特别浓的名字——男队叫冬瓜队、西瓜队、香瓜队等,女队则叫菊花队、桃花队等。小学初中的孩子主要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除了老弱病残、在外打工上班的,但凡有能力参加的,几乎都报了名——运动员有近两百人。

运动会在一片嘈杂声中开始了。从曲塘中学请来的几位体育老师,担任裁判。他们瞪着眼睛、扯着嗓子,忙得满头大汗,却仍旧兴致勃勃。参加比赛的除了孩子们还有点秩序,村民们个个赛得手忙脚乱,不为争什么,就想让自己表现得好一点。围观的村民将比赛场地越围越小,个个咧着嘴笑得痛快。尤其是拔河比赛,观众比选手还要投入,忙着加油,忙着欢呼,忙着凑热闹。

运动会的奖品不值钱,只是脸盆、茶杯、抹布等。“我们村穷,拿不出多少钱买贵的奖品,主要是个心意。”周宝云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

的确,村民们在意的并不是奖品。为了这一天的活动,他们已经准备了好多天,尤其是下午的百姓秀场。吹拉弹唱、小品歌舞,平时只在小范围自娱自乐,哪有机会在这么多父老乡亲面前露脸?观众们也非常给面子,人明显比上午还要多、还要热情。

晚上的文艺节目,更是让广场“爆棚”——七八百名观众自觉坐成了阶梯式,第一排坐地上,第二排坐小板凳,依次往上,最后一排的人,只能伸着脖子站在高高的长条凳上了。不用问每个观众开不开心,他们的感受,全都写在合不拢嘴的脸上。

曲塘镇:文化站里天地宽

运动会上的项目,是村民自己想的,百姓秀场的表演,尽管说不上精彩,但也是有模有样,这多亏了曲塘镇文化站主任杨惠平的指导。当天,杨惠平在万杨村忙活了一整天。当然,她的主要工作,还是在镇上。

曲塘镇文化站,一幢独立的四层小楼,足有1800平方米,还有一片25亩地的文化广场——大妈们跳广场舞的好地方。连杨惠平在内,文化站只有3名工作人员,清一色女性。平日里,她们整天待在文化站,前来借书的、跳舞的、学习各种曲艺的人,络绎不绝;周末更是忙翻天——好多孩子会在这里的图书馆待一天,看书学习加玩耍。

曲塘由原来的五个乡镇合并而来,目前有10.8万人。“可别小看我们的图书馆,活跃读者有2000多人呢。”杨惠平说,这些读者一直在借书、还书,表明他们的确在读书。一个乡镇文化站的图书馆,当然无法与县图书馆相比,但能有2000多活跃读者,已是非常可观。

文化站不只是借书还书的地方,其一楼,就有一个文化长廊——《曲塘镇非遗保护展——守望本土的记忆》,展示着曲塘老街的一些老照片,有喝茶聊天的茶楼,南来北往的小贩……尽管老街还在,但多是危楼无法运营,所以经常会有老人到这里看一看、回忆回忆,他们希望政府能将老街“修旧如旧”。

记者看到了文化站4月份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示牌:《公益电影天天放》,由放映队伍在各村轮流完成;《大片天天看》,每天在文化站三楼免费观看;周一到周六,有“声乐班”“手风琴班”“二胡兴趣班”“书画班”“舞蹈班”……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你们忙得过来吗?”记者问。“的确忙不过来,好在我们有文化志愿者的支持。”杨惠平说,曲塘镇有100多名在册文化志愿者,随时能帮上忙。当天来文化站排练的,就有一支“舞动夕阳”文化志愿者队伍。

“年轻人舞动青春,我们舞动夕阳。”57岁的文化队队长王爱华笑着说,从小她就喜欢跳跳唱唱,现在有了文化站这样的平台,可以免费使用器材,免费上培训课,还有舞台表演,“圆了我儿时的梦想”。

“舞动夕阳”文化队还真是“藏龙卧虎”:55岁的刘春兰,曾经获得南通市青年歌手大赛二等奖;65岁的刘长友,能表演诸如空中取酒、手帕自动联结等小魔术;王爱华,还擅长太极拳……“我们的表演,很受敬老院老人、学校师生和工厂职工欢迎。”刘长友开心地说。

“别说不给钱,倒贴钱我们也愿意去。”王爱华说,只要文化站说哪里需要义演,各文化队就纷纷回家准备,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怕轮不到自己,“村民们在台下乐,我们在台上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能给别人带去快乐,就是一种收获。”

文化的存在感

“现在很多人都乐于通过网络刷存在感,不会用网络的人,则明显被漠视。”海安县文广新局副局长丁建民说,他们现在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找到了存在感。

王爱华的做法,似乎也验证了这种说法。杨惠平说,镇里很多退休老同志想学太极,她找到王爱华,提出文化站给予一定补贴,由王爱华牵头办一个培训班,不料王爱华说“给补贴,就不教”。如今,她免费教10多位老人学太极。不仅是她,“舞动夕阳”文化队的队员,都没拿过文化站什么补贴。“到文化站,就是有文化的人”,如今成了他们的“自嘲”语,而这,其实正是他们的存在感所在。

如今,海安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通过省级达标验收。“我们的海安花鼓,还代表江苏参加了国庆5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丁建民很是骄傲地说,由于注重本土草根人才的培养,海安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群众文艺人才队伍。

2013年,海安向全县发放5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00份),调查基层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经过归类,共总结出10大类100多个产品。这10大类分别是创意创作、展览展示、培训辅导、阅读阅览、艺术欣赏、收藏、表演秀、手艺与传承、娱乐休闲和游艺健身。

知道了群众的需求,群众文化工作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海安为此专门搭建了三大平台:创意申报平台、资金扶持平台、作品优选平台。2012年,海安设立青墩文学艺术奖专项资金,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用于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奖励;2015年,又设立海安原创精品生产扶持资金,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支持本土原创群众文艺项目。

记者长期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许多地方,县歌舞剧团是一个文化风向标。它有活力,不一定该地的群众文化艺术有活力;但它没活力,则当地的群众文化艺术必然缺乏活力。海安县歌舞剧团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据介绍,海安县歌舞剧团改制后实施公有民营,前几年出于关心和同情,政府投入较多,但剧团唱着别人唱过的歌,跳着别人跳过的舞,缺乏发展动力。

“两年下来我们发现,剧团对内送戏没人看,对外营销卖不出钱,生存越来越难。”丁建民说,海安2014年正式叫停了这种“溺爱式”支持,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改为面向社会,竞争采购。

竞争采购实施两年来,海安的群众文化艺术生产出现了好势头:剧团送的戏,全部变成了原创作品,受到群众广泛好评;一批新的文化艺术社团也应运而生,蛋糕越做越大。

下一步,海安考虑设立出品人制度,进一步打造群众文化艺术生产市场主体,鼓励更多文艺工作者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加大跨国跨地区交流,扩大群众文化艺术的影响力。柏林时间5月15日下午,丁建民带领海安民间舞蹈队(荡湖船),参加了柏林文化狂欢节,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半月谈记者 朱旭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