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80后谢幕了吗?再读“夹缝中的一 >> 阅读

80后谢幕了吗?再读“夹缝中的一代”

2016-05-13 08:58 作者:俞菀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80后就这样谢幕了吗?面对铺天盖地的90后标签和初露尖角的00后锋芒,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被提及。他们是”夹缝中的一代“?在拥有很多前辈们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时,却要撞得头破血流才能获得原来名正言顺的东西。面对无法掌控人生的无力感,好像只能从怀旧和回忆中寻求肯定。他们是不甘心的一代——学会生存、感激磨难,而不放弃理想的火光。

明明衣食无忧,为何总感到一事无成

网上流传着一封《80后出师表》,看得人哭笑不得。“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时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本硕相继、寒窗数载,二十六乃成。南下湖广、西走蒙疆、北漂京都,尝遍各种劳作,十年无休,积蓄十万。时逢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无奈带病还乡。友怜之,送三鹿奶粉一包,饮之,卒。”

这个段子夸张、诙谐地概括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80后,面对呼啸而过的功利欲望,面对道德法治的重构,陷入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生活越来越麻木,一点真实感都没有。努力按部就班地做事,也没什么太大的主动性去钻营。觉得累心,又有不甘。好像看破了,午夜惊醒又觉得不应该。”网民“青涩年华”这样描述自己的而立之年,“在外人看来,我衣食无忧,吃穿不愁。但我内心很清楚,我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只是随波逐流。”

农二代、高中生、解放军叔叔、导游、北漂……多个身份辗转腾挪,觉得简单自然,却又有些曲折。1986年出生的万河说,他一直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服务业,不像一个逆来顺受、永远陪笑的好孩子。只是有时候忍不住想骂两句,却也没人听见。大部分时间足够养家糊口,小部分时间工资被克扣,脑子里有时天马行空,然后熬成一堆沸腾的浆糊。

对于80后特别是85前的人来说,父母辈特殊的经历和教育方式使得他们对物质条件和生活稳定有着执着追求。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80后会有一个中产梦,可惜现实条件却并不足够。

有调研报告称,80后经历了高生活成本、承担了繁重的赡养任务,却可能需要工作到65岁,退休后仍无力养老。忍受这种压力的同时,大多数收入平平的80后在欲望上又被极大地刺激着。

《纽约客》曾发表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80后正在大范围流行一些复古现象:80后火锅店、名噪一时的老男孩、专卖上世纪80年代常见国货的“供销社”,还有不少80后家喻户晓的影视剧作品翻拍。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菠萝科学奖得主周欣悦认为,或许没有哪一代人会像80后那样,最能体现“怀旧情绪的自我调节”。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掌控生活的无力感爆棚时,便需要从过去、从回忆中寻求肯定。

凤凰生于火,珍珠生于伤痕

许多80后对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并不陌生。石述思在《80后的十个关键抉择》中说:“希望这些没来得及分享太多改革开放红利,却承受了太多变革成本的人,能首先学会生存,而后不放弃内心理想的火光。”

拿韩寒、姚明、小沈阳这样的“少数派”明星做80后代表,说服力恐怕有限。正如新浪博主苏拉拉说,看完韩寒的《光荣日》,一种属于80后的无力感充斥着内心。“许多80后喜欢韩寒,觉得他的文字很拽、很发泄、很强悍,可是,他带来的毕竟只是文坛上的风吹草动,而对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正如韩寒自己所说,那些翻云覆雨手,那些让你死,让你活,让你不死不活的人,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人。”

一些有立场的媒体人,似乎很得80后知识分子的追捧。比如白岩松、闾丘露薇、柴静。曾实名举报华润董事长等高管的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王文志,最近在微信公众号上说起了面对“烂尾新闻”的无力感,阅读点击量近万。

不过,我更愿意说说那些从平凡的逆境中走出来的80后采访对象,他们也是房奴、车奴、孩奴、卡奴,但他们没有将所面临的残酷或责任推给外界,而是努力让自己的存在改变一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

1985年出生的吴恒,2009年到宁夏西吉县支教。为了让当地的孩子用上没有错别字的正版字(词)典,他发起了“一本正经”计划和“天使的翅膀”计划,半月筹集善款7万余元。

2011年6月,吴恒召集34名志愿者创办“掷出窗外”网,罗列了2000多个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帮助他人辨识有毒食品。随着该网站关注度和点击量不断攀升,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也主动向他“取经”。

2012年9月,吴恒创建并发布了“流言研究中心”,收录分析网络流言文章,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证实或证伪,抵制“精神地沟油”,倡导理性言论氛围。他说:“这个世界不完美,却依然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奥运圣火护卫战中,80后的血性表现,已然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新一波爱国热潮。有这样一位80后,粉丝们喜欢叫他“麻蛇”,用一部原创动漫吸引了百万“兔子军”,让一部爱国主义题材漫画点击量达到5.27亿。

“麻蛇”的人生其实并不顺坦,他的创作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幸福并感激着”,将一种想要过上好日子、一定能够过上好日子的理想,通过老一辈的故事传递给受众。

在这个时代做什么?做自己。

重新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想做的人。对于在30岁门槛上的80后而言,当下的时机也许刚刚好。毕竟已褪去象牙塔里的盲目稚气,又有了风浪吹打后的反思沉淀。

在这个时代能做什么?那就是做自己。没有英雄崇拜,也不会自愧不如。人要知道自己有多少本钱,再去做多大的事情。尽力完成自我,同时也尊重别人。

80后励志网,曾转载了一篇温言的文章《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人生最美好的岁月是20到30岁的这段时光,可是这段时光也最容易烦恼。似乎在各个领域,我们恰巧都处在了一个不高的起点上,被迫开始各种人生竞赛;更糟糕的是,发令枪响起时,我们常常还处于懵懂之中,想努力,却又没有清晰的目标,想使劲,却又往往不知道怎么使劲。”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曾说:“我最烦现在的年轻人在一点儿基础都还没有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成为下一个马云,他甚至还不如马云长得好看。”台下一阵大笑,他又说:“即便是我也很难看清未来甚至5年后的走向,而我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和我愿意每天都取得一点进步是有关系的。”因此,即便目标有所偏差,只要动起来,也比原地坐着空想有用。

行动不仅是一种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是一种安抚内心的浪漫主义。一位80后友人的个性签名令人印象深刻: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并不容易。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人生中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趴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景,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样便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小时候我们都背过高尔基的《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青春期时,我们也许觉得这只鸟很可爱;踏上社会后,我们觉得这只鸟很傻,这么抗争图什么,不是找罪受吗?等过了彷徨期,我们也许就觉得这只鸟是自己了——假如你真的坚持梦想的话。

石述思说,因为坚持梦想,80后将补上人生最重要的一课——磨难教育。因为坚持梦想,80后中一定会产生影响中国价值成长的大师和人杰——他们目前正走在路上。(特约撰稿 俞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