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一人经济”:孤独消费还是消费 >> 阅读

“一人经济”:孤独消费还是消费孤独

2016-05-22 15:49 作者:李鲲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一人餐厅、单身公寓、单身旅游、单身电器……随着中国单身大潮的来临,围绕一个人产生的“一人经济”产业链逐渐形成。有了这些无微不至的服务,孤独不再可怕,甚至可以成为享受。然而,当一切关于一个人的生活都可以用经济的思想衡量或者重构的时候,人类孤独消费的需求就往往变成了社会和自我对孤独的消费。

“我一个人休闲时总感觉被歧视,特别是在餐厅,占一个桌子,经常要求和别人拼桌,体验很不好。”无论在北京还是在上海,蔡雅妮总是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到困惑,单身的她并不想因为一个人生活而将就。

“我不会做饭,我想如果能有人手把手教我做饭,就不用一个人尴尬地去餐厅吃饭了。”蔡雅妮研究了一番发现,文字型的菜谱难以让人领会烹饪的精妙,而原来电视类的“下厨房”节目又比较机械。

于是,《一人食》在网络上诞生了,每集教会观众做一道菜,并介绍做这道菜的人,故事与美食结合的“治愈”效果让这个节目火了起来,而它的“主人”——原本只是为了自己和朋友们学做菜而玩着拍视频的蔡雅妮,也因此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召集了一个专业的团队,还出了自己的书籍《一人食——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我想通过《一人食》传递一种理念:不仅是一个人要好好吃饭,更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蔡雅妮说。

在很多单身的人看来,由于社会异样的目光,一个人吃饭、休闲似乎成为一种障碍。在广州,以“一人”和“孤独”为主题的餐厅悄然兴起。广州天河区体育西横街育蕾小区有一个名为“孤独美食”的餐厅,餐厅里主要是供一个人就餐的小桌子。

老板娘是个年轻的姑娘,喜欢用文字而不是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小清新的艺名“钟燚”。她说,自己一开始幻想有一间店,能够随时吃上一顿自己喜欢的食物,自己开店,自己当顾客,就叫“孤独美食”。

“后来很多人喜欢店里的氛围,我才发觉,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像我一样的人,他们孤独却不悲伤。”在钟燚眼中,与“果腹”不同,吃饭是有“仪式感”的,“现在的年轻人对生活品质有了新要求,即使一个人也想好好吃饭。”

2015年“双十一”,阿里巴巴一天内创下912亿元的消费记录,不少单身男女表示,网购可以治愈孤独产生的寂寞。

据了解,中国目前的青年单身男女人数接近2亿,再加上因为各种原因在某时某刻独处的非单身青年,他们的孤独消费需求催生了“一人经济”。

在各种房地产中介机构门店,单身公寓的出租甚至出售业务总能占到一定份额;在日本、韩国以及国内一线城市,“一人电器”悄然兴起;在一些大的旅行社,“单身豪华游”成为新宠……

生活在天津的沛沛今年35岁,目前仍是单身,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她看来,现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都很便捷,还有一些专门的“一人经济”服务,单身并不可怕。

然而采访中,让记者多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本身处于“一人经济”产业链内部的百合网首席婚恋专家周小鹏,在从业多年后由衷感叹,“‘一人经济’背后也有一种无奈”。

根据百合网《2014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63%的单身人士休息日独处时间6小时以上,单身女性表示私人时间会在家追剧,单身男性则更多选择在家上网。

“我们的研究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和外界交流,一个人产生的各种经济行为,很多是出于在外界强大经济压力下的自我保护,他们有时是无奈的。”周小鹏说,中国青年有很多都是离开家乡在大城市生活的“无根”群体,高额的房价等经济门槛成为阻碍男女婚恋的屏障。

在农村,女性以嫁到城市为荣的观念没有改变,彩礼问题近年来愈演愈烈,阻碍了很多农村男青年的婚姻;在城市,车、房成为一般男青年结婚的门槛,而年薪达到多少则成为不少女性对男方的要求。

“十年前我刚从业的时候,年轻女性过来咨询,一般会把对男性的性格、人品要求放在首位,而近一两年来,大部分年轻姑娘和我们叙述择偶标准的时候,会把年收入放在首位,而且很明确的提出年薪百万甚至千万元。”周小鹏说。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周兴认为,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完全以经济条件衡量的时候,商业化运作的“一人经济”就会异化成一座壁垒,削弱青年男女之间正常的婚恋。单身群体孤独时的消费需求是产生“一人经济”的根源,本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在里面,但如果把孤独完全变成商机,融入其中的单身群体,实际上就是被消费了。(专栏特约撰稿 李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