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莫让南海主权“活化石”消失 >> 阅读

莫让南海主权“活化石”消失

2016-05-11 09:01 作者:凌广志 赵叶苹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近年来,一本在海南渔民间传阅的手抄小册子《更路簿》引起学界重视,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等专家建议,设立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更路簿》是一本海南潭门一代又一代渔民用生命绘就的南海航行指南。渔民们使用简朴的文字记录着南海水流、方位、风向特点,为上百座小岛命名。《更路簿》证明,我国在南海历史性拥有捕鱼权、航行权和所有权,是证明南海诸岛中国主权活的证据,是历史的铁证。然而,这样一本“活化石”面临消失危险,亟待抢救性保护。

2014年6月4日,在海南省东部的琼海小镇潭门,64岁的渔民卢家炳(中)在查看祖传的《更路簿》 张玉薇/摄

《更路簿》是南海主权的重要实证

《更路簿》最早出现于元代,明代流传推广,盛行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我国海南渔民千百年来耕耘“祖宗海”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和传承。

海南大学周伟民教授和妻子唐玲玲教授潜心研究《更路簿》20多年。据他们考证,《更路簿》命名了百余座南海岛礁,还探索并固定下来一些航海线路和生产中心,经现代卫星导航比对,准确度极高。

“渔民们依据自己生产、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形象,赋予南海136个岛礁富有特色的俗名,其中东沙群岛1个,西沙群岛38个,南沙群岛97个。”周伟民说,为了便于分辨,渔民们按照形状将岛礁称之为“筐”、“银饼”、“鱼鳞”、“目镜铲”等,甚至标注出某片海域在各个月份的天气、海流情况,鱼货是否丰富,到该处生产生活是否可行等,十分细致。

“《更路簿》充分反映,我国渔民的足迹遍布海南岛沿岸、中南半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等海域,覆盖整个南海。”周伟民说,从这些线路看,西沙、南沙海域早在明代就已经成为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而这些作业记录也是海南渔民经营和开发南海的确凿证据。

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时,就用《更路簿》的历史由来有力地回应“民兵化的渔民在南海维权中充当什么角色”的质疑。

罗保铭说,海南有25万多人从事渔业生产,上千年前就到西南中沙群岛海域进行渔业生产,渔民手抄的海上航行指南《更路簿》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靠口口相传的经验闯荡南海的历史更为悠久。渔民们用生命换来的航行指南《更路簿》如今已成为历史文物,足以证明南海就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是渔民赖以生存的生命海。

2014年6月4日,在海南省东部的琼海小镇潭门,87岁的渔民卢业发在展示祖传的《更路簿》 张玉薇/摄

“南海天书”面临消失危险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更路簿》已不为年轻船员所掌握,他们甚至看不懂上面的表述。如今,《更路簿》已被称之为“南海天书”。

失去了实用价值,手抄本《更路簿》成了一叠“废纸”,很多人将之丢弃,还有一些自然损坏,只有一些留恋岁月的老船长将其保存下来,偶尔翻看。

周伟民调查发现,历史上曾“人手一册”的《更路簿》现存于世的仅十余本,且大多处于并不妥善的保存环境中;掌握《更路簿》的老船长仅9人健在,年纪最大的已近九旬,最小的也有77岁。

高之国十分担忧地说:“那些口头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时间非常紧迫。”

为抢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海南省琼海市启动实施了《“南海航道更路经”项目保护规划》。一些机构也积极参与进来,《海南日报》3月6日出资100万元发起建立南海《更路簿》保护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和海南大学今年也计划推动设立一个专项课题来研究《更路簿》。

82岁高龄的潭门老船长苏承芬说,如今,社会上对《更路簿》故事感兴趣的人很多,但真正要学的人很少。潭门镇目前还没有《更路簿》学徒,也没有《更路簿》传习课堂,社会公众仅停留在“听故事”阶段。

“时间再拖,可能就找不到人了。”高之国说,“去年我们约了一个人,在海南澄迈县,但我们赶到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去世了。南海《更路簿》已经到了需要‘抢救性保护’的地步,否则真要成为‘南海天书’。”

保护研究主权铁证迫在眉睫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世代耕耘、守护南海的历史见证,也是国家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拥有主权的铁证。”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钟文认为,现在发起对《更路簿》的搜集保护和挖掘研究,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建议从中央和省级层面加强对《更路簿》挖掘保护工作的重视;制定规章制度,设立专项资金,成立工作小组,将《更路簿》的保护工作系统组织起来;及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沿海渔村,进行搜集整理。

其次,加强传播传承。三沙市委书记肖杰认为,记录、开发和研究《更路簿》,对三沙维权建设非常重要,一旦有关部门取得研究成果,三沙将通过三维立体化的方式对《更路簿》加以展示和呈现,让更多人深刻感受到古代先民的航海智慧。

第三,搭建南海文化研究平台,提升全民南海意识。“国内民众对南海基本知识了解甚少,有关南海主题的读物也不多见。”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朱鼎健建议,借《更路簿》研究之机,广泛深入地搭建一些南海文化研究的平台,在高校创立南海研究各领域的专门机构,为全民提升南海意识打下扎实基础。(半月谈记者 凌广志 赵叶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