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厕所文明:跨越城乡鸿沟的支点 >> 阅读

厕所文明:跨越城乡鸿沟的支点

2016-12-14 13:47 作者: 陈地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厕所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于许多城市人来说,到农村最大的不适可能是充斥着刺鼻异味、蝇虫乱飞的厕所。解决农村厕所问题,是实现脱贫攻坚、跨越城乡鸿沟的一个重要支点。

没有厕所?“都是厕所”

在四川大凉山昭觉县龙思乡日普村,半月谈记者见到一群人围坐在贫困户约则火史家里,为扶持4亩核桃产业讨论着。当记者问约则火史在哪里上厕所时,约则指了指屋后杂草丛生的树林。

是的,那片树林便是日普村人的厕所。日普村和乡上其他村落一样,至今还没有一个厕所,大自然便是村民们唯一的厕所。

在大凉山深处的绝大多数贫困村落,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厕所,许多村民甚至连厕所的概念也不清晰。昭觉县委常委李爱军告诉记者,由于贫困程度较深,这些村落在脱贫攻坚时首先是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而厕所属于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往往滞后。

“分不开”、“进不去”、“排不掉”

在普格县东山乡河东村,42岁的阿达莫尔作脱贫在即,但阿达莫尔作家的厕所环境十分恶劣。在阿达家不到5平方米的猪圈里,养着三头肥猪,而在铁笼外侧,两块石板搭在地上,那便是厕所。上厕所时,他们将石板移开,很多时候,靠着铁笼的肥猪都会顶到身上。记者走进这个同猪圈合一的厕所,刺鼻的恶臭让人几近昏厥,四周蝇虫乱飞,污物满地,不得不匆忙逃离。东山乡乡长阿惹日古说,当地村民的厕所都和猪圈、牛圈合在一起,往往不分。

来到东山乡中心小学,教学楼整洁亮堂,条件在全县乡镇算较好的。但校长保机三尔坦言,目前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厕所。全校只有一个厕所,男、女厕所分设6个坑位,不到10平方米。“一到下课时间,厕所根本就进不去。”

在海拔3400米的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州壤塘县吾依乡卡龙村,年老体弱的噶尔果和46岁多病的外甥女生活在一起,几乎没有劳动力的他们主要依靠国家各项政策补贴维持生计。2016年初,在政府补贴和附近乡亲帮忙修葺下,噶尔果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新房子。

走进噶尔果位于山坡上的2层小阁楼,2楼的最里侧的拐角是厕所。半月谈记者观察到,如厕环境整体舒适,但粪便是由悬空处直接落入屋外的草丛中。对于排到屋外的粪便,他们并不会处理。连续走访多家藏区群众,记者发现这里同四川大部农村情况类似,往往缺少对粪便的有效处理。

“厕所革命”事关脱贫大局

“今年冬天上厕所再不用遭罪喽。”9月,几场秋雨后,空气中透着凉意。62岁的关福元坐在沙发上,悠闲地抽着旱烟,对于自家刚刚改建的厕所,他非常满意。

关福元是四川南充市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村人。他告诉记者,过去用的是室外旱厕,夏天气味大、蚊蝇多,冬天雨后路滑,老年人容易摔伤,旱厕还污染地下水,影响村容村貌。

“这是抽水马桶,这是洗脸盆,厕所里还安装了热水器。”关福元新改建的卫生间面积不大,干净整洁,墙上贴着瓷砖,和城里的卫生间没有差别。

2015年,蓬安县对全县55个贫困村实施“五改三建”工程,县里专门成立了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工作机制,县、乡镇、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如在西拱桥村,通过召开动员会、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让村民认识到改厕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四川南充、广安等地区正在贫困村积极推行“五改三建”工程,类似拱桥村的“改厕”,将是今后四川农村厕所的普遍标准。

四川省移民扶贫局副局长刘维嘉表示,厕所形态和社会发育程度、经济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当村民还在受困于基本温饱、就医就学等问题时,他们既没有经济能力,也没有精力关注或改善厕所环境。

四川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光伟认为,当前全国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在基础建设、教育、医疗、产业等方面扶持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重视贫困落后地区厕所条件的改善。

一项统计显示,城市人口选择乡村旅游时,第一关注是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娱乐项目,第二便是当地的厕所条件。厕所条件可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当地旅游人数,进一步拉动乡村经济,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当有一天,我们看到农村家家户户都拥有独立、干净卫生又环保的厕所时,那我们脱贫攻坚这场大仗,也就基本取得了胜利。”刘维嘉说。(半月谈记者 陈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