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早教市场乱象调查 >> 阅读

“霸王”预付、卷款跑路、只托不育——早教市场乱象调查

2015-09-21 07:13 作者:张漫子 魏梦佳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xiaozhe
分享到:

7月底,北京一家知名早教培训机构的两个校区无征兆关门,致使市民巨额预付学费难以讨回……“望子成龙”和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也造就了庞大而蓬勃的早教市场。与此同时,培训机构“跑路门”在各地频繁上演,早教机构更存在漫天要价、只托不育等问题。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早教机构乱象的背后,监管缺位等问题亟待引起关注。

位于朝阳区新奥购物中心的“艺术才谜”大门紧闭

机构“跑路” 家长维权无门

7月25日,余慧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新奥购物中心的“艺术才谜”国际儿童发展中心上课,却发现中心铁门紧闭,拨打老师电话,被告知“教师被通知停薪留职,不再上课”。

不久前刚预付过112课时共1.8万多元学费的余女士此时还不相信培训机构已关门,直至找到楼层物业管理人员才得知,前一天还在正常营业的培训机构已人去屋空。“完全是无征兆关门”,现场有家长说,“更可气的是,这里几天前还在招生收费”。

余慧告诉记者,刚预付学费的家长有近百名,大部分课程未上完的学员总计近400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艺术才谜”位于朝阳区的另一个校区也在同一天关门。其位于海淀区万柳和西直门的两个校区先后于去年12月和今年3月关门,根据家长提供的数据测算,4个校区涉及学员700余名,预付学费保守估计高达千万元。

对于为何突然关停,“艺术才谜”北京地区的负责人闫明福表示很“无奈”。闫明福告诉记者,自己去年4月通过一个朋友介绍才接手的公司,一年多来他只是“挂名”的法人代表,并不参与经营。“不久前才知道企业严重亏损,之前负责出资和经营的韩国合伙人又找不到了,公司实在没法经营,只好停业。”

为讨回学费,家长们到公安、教育和工商等多部门反映投诉,得到的回复均是“不属于管辖范围,建议去法院”。朝阳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回应称,由于此机构有实体店铺与课程,只是经营不善,不能认定为诈骗,无法立案,建议以民事诉讼方式进行维权。

事实上,北京市近年来已发生数起早教连锁品牌一夜之间关门的事件。例如,2014年11月,北京海淀区翠微路凯德Mall“创意宝贝”早教中心的家长,就因为机构跑路,向记者打来求助电话。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早教机构“跑路”的手法极其相似:法人代表变更后,多家分店无征兆相继关停;事发后教师、家长一头雾水,多处投诉却维权无门;实行预付学费制度,且数额不菲,未兑现课时费无法退回。

“霸王”预付款 育儿变托儿

近期,记者先后就“创意宝贝”和“艺术才谜”早教中心关停事件进行了采访。从多位家长出具的付款收据来看,他们每次续费至少需要预付近百个课时,费用在1.6万元至2万元之间,有的家长为了获得更多折扣,甚至直接预付5万元。

“必须签订合同提前支付学费,不然孩子没法来上课。家长没有谈判的资格,只能选择接受或者带着孩子离开。”学员家长张沁无奈地说。

虽然需要缴纳高额预付款,但出于对一些培训机构品牌的信任,很多家长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记者在“艺术才谜”官网上查到,该机构自称是“一个全球化的教育品牌,在韩国本土拥有120家连锁机构,在美国、菲律宾等国家都设有分支连锁机构”。“创意宝贝”早教中心的学员家长吴女士也告诉记者,自己是在认定大品牌、分店多后,才交了钱。

事实上,“卷款跑路”只是早教市场的乱象之一。近期接连发生在早教中心的两起事件,更引起人们对早教机构资质、师资水平的担忧。

7月底,一段两分半时长的视频在各网站、朋友圈疯狂流传。这段视频里,河南新密“神州智慧星”早教机构的一名年轻女教师对女童林林打脸5次、掐脖子长达两分钟;6月8日,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苏贝母婴早教中心发生了一起坠楼事故,一名3岁男童被关在办公室后,为寻找出口而翻窗坠楼。

据了解,在这两起事件中,涉事教师均没有任何执业证书,也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神州智慧星”已营业5年,不仅不具备任何资质,甚至连消防证、税务证都没有。

记者通过暗访发现,不少早教机构隐匿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中,打着“早教”的幌子,实则只是“托管”孩子。这类早教中心并不具备素质教育、智力开发等“育儿”功能,只是为部分上班族提供“托管”孩子的服务。

师资质量难以保证、行业准入门槛低,加上处于监管夹缝之中,早教机构事故频发也就不奇怪了。

早教行业亟待严格规范

面对日益庞大的早教市场和公众日趋旺盛的早教需求,相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行业监督管理机制,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了解到,尽管近年来我国在部分地区推行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但0到3岁的早期教育还未纳入现有教育体系。加上监管缺失,导致办学不规范,师资准入等处于无序状态。

据介绍,成立教育培训机构需到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登记,并需要符合多项条件。但北京一家早教培训机构的经营者孙先生向记者透露,由于教育部门注册门槛高,业内惯常做法是以咨询、文化或科技公司等名义向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获得工商营业执照。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授袁爱玲认为,当前亟须明确以教育部门作为管理责任主体,对早教机构的设立、收费、教育标准、师资等承担监督管理责任,实行早教机构须经教育部门审批备案方可营业的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降低营运风险。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认为,在提高准入门槛的基础上,还应在教育、工商等多部门间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灵活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加强行业自控。

记者了解到,由于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许多早教机构都存在对其教育产品随意定价的行为,其与家长签订的合同,更是存在单方制定的预付大额学费、中途不退费等“霸王条款”。

对此,董圣足建议,在准入环节,可对计划实行预收费的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准许预收费的企业签订预付费合同不能超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金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当前还应加快制定教育培训行业的服务标准,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和法律体系。家长也应更理性看待和选择早期教育产品,签订合同前要对机构资质进行甄别。(半月谈记者 张漫子 魏梦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