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论文为何能“压倒”手术刀? >> 阅读

论文压倒手术刀 医生评职称方法该改了

2015-02-09 08:40 作者:帅才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目前,一些临床医生受职称评聘制度影响,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用于职称科研、职称论文,导致临床工作受到影响,患者利益受损。同时,在发表论文指标的压力下,论文抄袭等不良现象日趋严重,医生职称论文行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催生出大量抄袭的医学论文。

抄论文、雇“枪手”、买版面、随大流

如今,医生的收入、晋升等都与职称直接挂钩,想要晋级职称,就要迈过发论文这道门槛,从而催生出代写论文的职业“枪手”、代发论文的“中介”以及一批以此牟利的医学杂志。

“不愿意写论文的可以找枪手写,就算你不找人代写,也有从事这行的人找你。一般找人写论文,找人联系杂志社发论文,一共3000元到4000元左右吧,要是想发在非常有名的核心期刊,一篇论文得上万元。”湖南省某县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李医生说。

职称论文在一些医生那里已经演变异化为“抄论文”,而发论文已经演变为通过中介向杂志社买版面。“收费是可以谈的,随行就市,按杂志社的级别、版面情况、发论文急缓程度而不同。”李医生说。

一些临床医生对于目前晋级职称的“唯论文”现象,表示“随大流”。“既然大家都是抄,为什么我不抄?我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还要做手术,休息时间总要陪下家人吧,谁愿意费脑子写论文?”一位医生说。

论文改变的行业规则

一位医院院长说,行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临床与研究高度统一,临床研究需要总结,并且以论文表述才能指导后人、创新实践。然而,一些医生选择投机取巧“走捷径”,自己不进行科学研究,只是“雇人写作”,而不少代写者还是医学院的学生。“医学院的学生写出来的论文,用来指导医生临床实践,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这样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了。”

对此,一些临床医生颇感无奈:做研究和从事临床工作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将临床实践的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也是临床医生的天职。然而,当前临床医生负担过重,每天面对大量病人,一些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常处于超负荷运转,面对科研、论文这座大山必然力不从心,进而敷衍了事。

另一方面,医生职称晋升过于侧重论文和科研,也造成一些医院存在医生职称高、能力低的状况。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在一些大医院,一些科研能力很强的医生临床能力却不行,也不给患者看病。一些职称高的医师因一心想着“发论文、找项目”,反而忽略了病人,甚至给病人留下“冷漠”、“麻木”等印象。

亟待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审机制

“现在职称评审标准中对科研论文要求逐年增高,这让一些善于临床却不善于科研的临床医生苦不堪言,整天愁于如何发论文,根本就无心给病人治病。”一位主治医师说。

“看到一些临床能力一般的医生,在发表了若干学术论文后,就晋级专家行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像我们这种给患者看了几十年病的老医生,到退休只是副主任医师。有的由于不会写论文,也不想找人写论文,还顶着主治医师的头衔原地踏步,叫人心寒。”一位基层从业多年的内科副主任医师告诉半月谈记者。

业内人士指出,医生职称评审制度出现了“错位”,对于所有临床医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人人晋升都要发论文,还要发表在核心期刊,这并不科学。看上去保证了医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实际上,从事临床医疗的医生却并未真正“开动脑筋”。同时,也让一些拥有刊号的医学杂志,光靠卖版面就能“坐地生财”。

专家认为,临床医生分三种:一是“医匠”,这部分人刚入行不久,首要任务是帮助医师接诊病人,做好病人初诊工作;二是医师,这部分人承担临床任务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第三种是医学科学家,这是医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进行科研的“主力军”。

湘雅医院副院长张国刚教授认为,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原本的职称与论文挂钩的评价标准在可操作性、行为导向方面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主要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和从事科研的医生,予以区别对待。

专家建议,调整卫生系列职称评审标准,降低论文数量要求,重视实践、医疗安全以及动手能力。对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卫生机构人员提出不同岗位能力和业绩要求,对主要承担临床任务的医生的评定强化临床导向,推出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体系,重点评审其临床工作能力和业绩。(半月谈记者 帅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