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京津冀一体化论坛 >> 专家支招 >> 马晓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 >> 阅读

如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2014-04-22 10:19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zhangyy
分享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马晓河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三地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京津冀都有一亩三分地,自己搞自己的事,三地之间的要素资源配置关联度不高,相互之间不协调、不联合。两个大都市还在吸附周边的要素。按道理,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向周边辐射,但京津不但不辐射,现在还在吸附周边的要素技术、资本、资金与产业。三地之间缺乏协  + 调,缺乏要素之间的效用最大化。

二是两城带动作用不明显。环渤海地区基础设施不是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的效率低下,综合承载能力不强。

三是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都在抢,都在争,没有把自己不应该做的转给第三方。比如说一般加工工业、传统服务业等,还在无序竞争。按道理来讲,北京不应该做终端加工制造,一些汽车零部件制造都不应该在北京做。一边要求周边减少污染,一边它自己也在排放。

四是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北京周边聚集了3亿吨水泥生产企业,还有一大堆小五金、养殖企业。这样导致环境质量靠风吹。在产业配置上没有做到跟环境相结合,三地不协调。

基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考虑京津冀一体化。如果能把这四个问题解决了,这就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典范。

 从四个方面考虑京津冀一体化的定位

我理解,一体化的含义是: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城化,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社会融合。但在现有体制下,做好这几个方面的一体化恐怕比较难。

根据我的思考,京津冀一体化的功能定位,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

第一,是中国国际大都市区。像上海、北京这两块都是中国现在和未来国际大都市的部署区。

第二,是中国最具增长潜力的城市圈。京津冀是最具潜力城市群,比珠三角的增长潜力要大。

第三,创新性示范区。这是创新潜力最大、人力资本是最强大的地方,大学最多,研发机构最多,将来是创新型示范区。

第四,文化交流中心。这个地方是各省市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地和国际港。

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布局架构

在空间布局上,一是要注意双核布局,要提高双核的功能,北京和天津的双核功能一定要兼顾,要提高双核功能。二是双核的周边要加强,强化周边的圈层作用。三是沿京津要给予若干个新的增长极,不能光靠北京和天津,要考虑周边的聚点。京津冀都市圈,是2+9?还是2+11?按照原来的规划是2+9:北京、天津两个,加上保定、廊坊、石家庄、衡水、沧州、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但我认为,要从市场半径和京津冀的关系来看,邯郸和邢台应该纳入到京津冀圈里面,形成2+11的模式,使京津冀的圈层扩大,属地扩大。这样会形成三个层面的功能配置,北京、天津、河北的配置,我们应该是有差异的。

北京是天然的政治文化中心,其他两地代替不了。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这个也代替不了。

北京在产业上的功能定位跟其他城市不一样。高新技术聚集区,高新技术的研发、终试、推广;金融产业、金融服务、文化旅游、高端性的生产型服务业;国际航空门户、铁路公路是交通枢纽,尤其是两横三纵的交点。

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制造业。天津的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化工、新能源、环境设备这些方面是比较突出的。天津可以作为北京的研发转化基地,包括北方的重要枢纽、区域性服务业。

河北的产业功能定位是:先进制造业、原材料加工、机械装备、能源储备和调运基地;双核的后备发展空间,包括产业转移基地、生态屏障、科技转化基地,双核的休闲度假基地。

这样在空间上会形成两个布局,一个是2+11布局;一个是在北京、天津的北边是绿色生态经济带,北京—廊坊—天津应该是高科技带,这一带绝对禁止污染,是高科技生产性服务业;在北京—保定—石家庄这一带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南部地区邯郸—沧州这一带是制造业基地,沿海一带应该是重化工产业带。

如果这样的设想实现,会形成三个作用。一是减轻城市群的环境资源压力,在最大的空间上配置要素,释放城市的环境压力,同时又使城市功能向周边辐射,形成环境友好型地区。二是可以优化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公共资源和产业资源配置,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群,就是2+11,在环渤海地区打造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如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第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建立三地的协调机制,京津冀之间的协调可以学习法国大巴黎区。大巴黎区跨了好几个省,它有一个建设机构,掌握一定的资金,对各个省区之间的大区公共设施进行统一建设。京津冀也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统筹协调跨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构,三地每年各出一部分钱给这个机构,专门用来建设跨区之间的公共设施,如断头路、断头天然气、水管等等,共建共赢。

第二,三地一定要构建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概念是什么,京津冀都市圈里面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要同城化,就是说,北京的路和河北的路是没有差别的,北京的水管跟河北的水管质量一样,在保定住和在北京住的生活质量是一样的,出行、用水、用气、看病都是一样的,电话区号都是一样的,010电话可以打到保定和石家庄。这样的话人口才不会向北京聚集。这是分散人口、优化资源配置最根本的问题。而现在这些方面,北京比保定和石家庄好多了。

第三,要抓紧进行三地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要差异化发展。三地之间的产业布局、资源要素配置一定要差异化,不能看见什么来钱,就做什么。

第四,北京和天津要坚决向周边转移一批产业。不适合的产业一定要转移,不要觉得这一块有GDP,转移了就损失了。北京和天津的重型加工的零部件生产就应该转移。研发总装可以在大城市,但是零部件生产不应该在城市。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业,包括一些几十万头猪、几十万头牛的大型养殖场等,都不应该在城里。在我国台湾、日本,大型的养殖场都不允许放置在城市里面。

第五,打破“四流”(人流、物流、资金流、经济流)的封锁,通信跨区发展。

这些措施应该是渐进式的。比如,目前人的自由流动还做不到,北京还要控制人流。只能把周边11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抬高了,抬到跟北京一样时,才能把放开人口自由流动。

第六,要坚决统筹治污,加强大气污染和产能过剩的治理。北京和天津一定要支持和补贴河北,我是河北政府的专家顾问,说句公道话,没有北京天津,河北不会淘汰那么多产业。到2017年,河北要淘汰6000万吨钢铁、3000多万标箱平板玻璃、4000多万吨水泥和6100万吨燃煤的生产能力。这些产业应该淘汰。但淘汰这些产业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几十万人的就业没有了,几百亿的财政收入没有了,几千亿的GDP没有了,这些损失靠河北来支撑恐怕是不行的,必须要三地共担。因为环境是外部负效应,负效应人人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