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京津冀一体化论坛 >> 媒体观察 >> 北京扮演什么角色 >> 阅读

一体化,北京扮演什么角色

2014-04-23 09:28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zhangyy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分社常务副总编辑  崔军强

京津冀一体化,十年前曾掀起一股热潮,但是十年过去了,基本上是原地踏步,甚至有些地方退化了。但是,这次一体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次是自上而下的,是从最高层面提出的。

为什么京津冀一体化突然热起来了?最高层关注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大面积的雾霾是其中直接的推动因素。最根本的原因,是北京的人口。北京的人口问题,几任领导来北京视察时候都十分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更明确,就是有效控制人口规模。

这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我们应从这样的大背景下思考问题,不能简单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

第一、市场手段还是行政手段?刚才各位已经讲到了,对河北的承接方来说,需要北京疏解高端产业比如协和、北大,但北京市说我给你的是动批(动物园批发市场)。我曾与一位北大的朋友聊天,我说京津冀一体化如果让北大去河北有没有可能,他说为什么?我说要疏解,他说你疏解不能把根子疏解掉,北大的跟在北京,怎么能疏解出去呢?其实,问题的背后是京津冀一体化采取的是市场化的手段,还是行政手段。

一体化过程中主要手段应该是市场化。北京市没有权力强行让一家企业搬迁到外地。比如动物园批发市场的外迁,可以疏解三十万人口。但是,如果你不搞行政命令了,就等于又是空谈,又是热闹一场。所以,在顶层设计中,肯定既要强调市场行为,又得有一定的行政干预,只不过是二者的比例关系如何协调而已。

第二,北京需不需要再设立一个副中心?前一段时间传言保定是政治副中心,北京提出通州是城市副中心。京津冀一体化首先要考虑到大城市病,现在的问题其实不是大城市有病了。30万人口的城市和北京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交通、环境等等。所以现在已经不是大城市病的问题了,而是城市病的问题。所以要人为规划集散地或者是承载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这些问题从甲地挪到了乙地,这些问题在规划上要有所考虑。

第三,北京怎么应对?北京现在面临的扬弃的问题,你扬什么,弃什么,到底要不要实体经济?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者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恐怕一体化就不会那么顺畅。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型都市,它必须有一个充足的财力去保障,才能正常运转。北京地铁交通补贴每年是200个亿。现在修地铁,其中主要一部分就是靠财政来投入,当然也会社会融资。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保障的话,如果财政受到影响的话,单就交通而言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他公共服务,都会受到影响。从这两年全球的经济来看,如果没有一定的实体经济做支撑,财政收入是有一定风险的。

第四,怎么促成一体化?如果没有高层领导来牵头的话,最后可能还是三地各打各的小算盘。但是有没有一个支点呢?可能还是有一个支点的,就是中关村是不是可以上升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支点,成为一个抓手。中关村科技园区有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总收入大概3万多亿。我问过一些企业家,企业在北京的成本这么高,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房租等等,为什么不放到河北,他说我不想去,我一脱离中关村园区,很多政策享受不了。目前,所有的企业家都愿意把产业和研发放到北京,我问他们不如果把企业放得北京周边,他们愿不愿意去,结果只有个别人愿意。他们给我算了一笔账,结果显示放在北京还是比较划算。如果真正能把中关村国家级的园区覆盖到京津冀核心地带,我估计肯定有很多包括像联想这样的企业,愿意把生产地搬出去。这样就解决了我们到底是要市场化,还是要行政化的问题,但是这确实需要国家来批准的。如果有这么一个支点的话,可能对京津冀国家战略推进会更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