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京津冀一体化论坛 >> 媒体观察 >> 学会寻找利益平衡点 >> 阅读

在舍与得之间寻找利益的平衡点

2014-04-23 09:30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zhangyy
分享到:

 新华社天津分社记者  刘元旭

今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的话题很热,大家觉得蛋糕确实很好。但是我觉得蛋糕很好,吃着很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这是我们在基层采访的感觉。

京津冀不像珠三角在广东一省内进行协调,它也不像上海,上海的龙头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京津冀地区,京津是双核,北京是首都,两个政治局委员,在这种现行的区划体制下协同发展的难度比较大。虽然说北京取消了经济中心,但是我感觉京津之间在经济总量方面的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天津与河北的竞争更为激烈,包括沿海重化工产业的布局,产业同构化的情况都比较严重。

其实大家各怀私心,在这种利益盘根错节的情况下,怎么样加强京津冀合作,怎么样处理好各地的舍与得的关系需要很好的布局与谋划。如果说制度上不理顺,不处理好,谈协作还是回到以前的老路上。

第一、在舍与得之间寻找利益的平衡点。北京为什么对京津冀协作很积极?雾霾问题、交通拥堵、人口过度聚集等压力,使得北京希望通过协作把人口疏解出去。但是人口的疏解,意味着部分功能的分离,包括产业的分工,因为人和产业和功能总是聚集在一起的。你把人疏散到三河燕郊去,他还要到北京上班。但是人口的分流、产业的分离,包括功能的分离涉及到利益的问题。北京也有自身的财政税收的压力、经济发展的考量,包括就业等等。它会不会把肥肉留给自己,把鸡肋抛出去。这样,河北和天津积极性不高,你把三高一低的东西转移到我这边来,根据我的定位,我也不愿意要,所以在这种舍与得之间怎么寻找利益的共赢点和平衡点,我觉得这点必须要理顺。

第二,人口如何分流?其实从北京的内部来讲,发展本身也是不平衡的。从北京内部来看可以看到京津冀面临的尴尬,北京的门头沟和延庆这些地方公共服务的设施与核心区有很大的差距。北京核心区域聚集了太多优质的资源,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现在,京津冀三地在这些资源上的落差是非常大的。北京要想疏解产业出去,首先面临人愿不愿意去的问题,如果他不愿意去,仅仅靠政府的行政力量也不现实。

如果三地落差问题不解决的话,很多问题就难办。目前,有的北京人在大兴上班在固安买房子,但是他面临医疗问题。如果他在固安看病确实很方便,但是他要自费,以为医保不统一。居住在河北燕郊以养老为目的的北京人更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人口的分流光靠市场也不行,三地之间基本政策、基础设施必须要搞好配套,支持北京人口在河北与天津之间自由流动

第三,要警惕盲干。现在,大家积极性比较高,都恨不得从首都功能的疏解当中分一杯羹。一定要警惕盲干,现在已经露出了苗头,比如说兵马未动,房价先涨,这样的地区面临着后期动力不足的问题。河北的房价成本都上去了,企业转移到你那个地方就没有动力了。

第四,怎么承接北京的产业?以后,北京、天津要把不符合城市定位的三高一低的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实际上对于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空间非常有限,有些时候未必非要转移。其实,要通过市场的手段,该关停的就让它关停。本来就是三高一低的产业,何必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污染完了北京何必再污染其他的地方呢?还是要做好产业方面的规划,特别是对于有着迫切发展愿望的河北来讲,本身也要清晰自己的定位。你要清楚想要承接什么,不想承接什么。现在看,河北很多地市是非常理性的。

在这一轮京津冀协作的过程当中,靠三个省份之间自己商量难度依然很大,应该有更高层的协调机构。应该建立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就是利益的分享,甚至是税收的分享。比如对北京经济有贡献的产业,外迁出去后,怎么在财税分配上进行制度设计,让北京也能得到一定的利益和好处,这样有利于增加产业疏解的动力。

另外一方面,天津、河北本身也要强身健体,也要加大财政的投入,把自己的教育和医疗,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上去,尽快的缩小与北京的差距,这样才能为吸引人才,吸引产业的聚集提供基础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