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京津冀一体化论坛 >> 论坛主题 >> 体制篇:理顺体制机制 顺利推进 >> 阅读

体制篇:理顺体制机制,方能顺利推进京津冀一体化

2014-04-21 16:06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zhangyy
分享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第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建立三地的协调机制,京津冀之间的协调可以学习法国大巴黎区。大巴黎区跨了好几个省,它有一个建设机构,掌握一定的资金,对各个省区之间的大区公共设施进行统一建设。京津冀也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统筹协调跨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构,三地每年各出一部分钱给这个机构,专门用来建设跨区之间的公共设施,如断头路、断头天然气、水管等等,共建共赢。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教授:在利益分配和社会治理方面,过去三地之间虽然有一些协调,但是协调远远不够。在北京边上有这么长的贫困带,按理说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北京的放射性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怎么能够适当通过补偿机制、协调机制,包括三地之间的财政机制,能让河北减掉一些重负。河北的稳定也牵扯到京津冀的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很大的大事来做。

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中,珠三角协调得最好,没有什么大的压力。长三角上海是龙头,从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巨大的牵引作用,长三角的协调复杂程度可能要比珠三角大,但其他几个省都愿意协调,尤其是产业协调得好。京津冀也不是不协调,市长和市委书记们都想协调,但是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复杂背景,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我到河北搞调研,他们说特想跟北京、天津建立合作关系,但是京津政治地位高,河北说了也不算。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现在属于“大树底下不长草”的阶段。这些年,河北为保证北京供水,在环境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在奥运会期间关闭了大量的工厂。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教授:决定京津冀一体化能不能成功最关键的就是体制机制建设,也就是总书记2月26号讲话里面谈到的。我非常赞同前面的专家谈的要建立这样的管理机制。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高层协调机制,三地还是屁股决定脑袋,争抢项目,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过去有一个环渤海城市联席会,每两年开会,北京根本就不参与,也做不成。现在从政府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能够建立联席会制,去解决三地协同发展的问题。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必须要有一个上一级权威部门组织牵头协调,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部门,涉及到关键领域难度还是很大的。

如果国务院搞一个区域政策委员会,包括规划制定、共同基金、区域政策和协调,作为一个议事性的而不是职能性的部门。这里面分成几个不同的都市群,各自有一个办公室。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国务院层面的机构,在政府层面协调会有利一些。目前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对接问题,特别是北京功能溢出、产业外溢跟河北的承接,区县层面不知道在哪里跟谁对接。现在要建立对接的信息平台,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发布,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找到一些互相对接的信息。这个信息平台要建设起来,而不是在组织一些部门,甚至组织一些企业去瞎搞,这样成本也比较高。社会这一层面,可通过发挥协会、同业工会的作用,在各企业进行沟通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