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京津冀一体化论坛 >> 背景资料 >> 中央财办官员:京津冀一体化转移 >> 阅读

中央财办官员:京津冀一体化将转移非首都功能

2014-04-21 15:4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zhangyy
分享到:

京津冀一体化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以来伴随着保定副中心等消息的流传,首先带来的是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但要实现真正的京津冀一体化,依然困难重重。

    昨日举行的“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北京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功能太多,集中了太多的非首都功能。必须改变做强做大所有功能的传统做法,转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变京津冀地区的一城记、双城记为多城记,实现京津冀良性互补、协同发展。

    不过,转移哪些功能,转移到什么地方,能不能转移出去……京津冀一体化之间,需要回答的难题太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说,北京首先要稳定的是首都的核心功能,其次是首都的支持功能。此外,首都也产生一些衍生的功能,甚至产生了一些寄生功能。比如所有的政府都会倾向于为市民提供一些福利性的补贴,但是在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北京的生活成本是最低的,因此北京聚集了大量未必应该集中于首都的功能。“我觉得政府的管控、政府的补贴,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的供需关系。”

    李晓江说,北京必须控制人口和职能,但要符合市场经济,不要去扰乱市场的供需关系,人为地降低首都的成本。

    至于转移到哪里,李晓江说,需要用市场的方法去引导产业、就业、人口的重新聚集。“我个人认为最迫切的是河北必须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如果没有河北的长足发展,北京、天津的往外移动是不太可能的。北京、天津走了河北的路,河北无路可走,这个局面必须改变。”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京津冀是中国行政区划中最具有缩影的一个区域框架,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的提出都是围绕着保北京为前提,就使周围出现了不均等的机会,也使得资源配置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在京津冀各自发展不同的阶段下,李铁说,整个区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强烈的同构竞争,大家都希望按照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更多地获得对优质资源的竞争。北京希望将低端产业外移,但是河北希望吸引北京更多的优质产 业。

    而且,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巨大,使这种合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户口,户口所带来的优质公共资源的供给、福利化供给,使大量的优质资源为了享受这种福利的供给,偏向于向北京集中。

    李铁说,在这个体制下研究京津冀一体化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是在保北京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对河北、天津的辐射作用;二是天津和河北在发展中有强烈的同构性,都是发展工业,二者关系如何处理。

    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孙涛说,目前滨海新区重点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和河北省在沿海港口方面要加强合作。二是为第三产业、生产性研发服务做一些可操作性的规划。但他同时表示,在招商引资、城市开发过程中碰到最大的难题也是北京的巨大吸引力问题。比如天津的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很大,滨海区域的第二产业将近60%,但是第三产业很低,因为这些高端服务业优先去了北京。因此,北京的经济功能定位还是要明确,否则很难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

    孙涛也表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慢下来,对于将来往哪里去还需要深入的研究。现在可能摆在眼前的任务就是交通一体化的问题,难度也比较大。
   
    李铁称,要超出京津冀这个层次来规划三个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在大规划情况下疏解整个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交通配置统一来完成,那就不是由京津冀投入。当把交通网配置好以后,相信所有的资源会自动选择一个新的地方。

    至于公共政策、市场一些政策的一体化,以及产业布局,孙涛说,需要更高层面来研究,建议在中央层面成立一个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