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专栏作家 >> 滕朝阳 >> “千万卖官”钱进了谁的腰包 >> 阅读

“千万卖官”的钱进了谁的腰包

2014-09-05 09:18 作者:滕朝阳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xiaoxiao
分享到:

文 滕朝阳

据8月25日《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的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聂春玉主政吕梁期间,结识培养了一批富可敌国的煤老板。

按说,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官员,免不了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那么,结识几个老板、培养几个企业家,也不算什么出格的事。当然,这结识、这培养都要出以公心,始于工作也终于工作,恪守君子之交的原则,才不至于拉拉扯扯,最终沦为“两肋插刀”的“朋友。而从吕梁从前的官场习气来看,聂春玉的所作所为或许就没这么简单。

据吕梁的官员说,找老板借款或由老板资助上位,在当地官场已是公开的秘密,具体价位则视官位不同而定。据说,在当地一顶县委书记或县长的“乌纱帽”已经价值千万元。记者实地调查得知,“千万买官”并非虚谈。知情人士称,当地还有一名副县长在争取上位时花费七八百万元,最终也未能成功。一个公务员不要说拿出这么多钱去买官,靠正当收入能积攒下这么多钱也是个问题。这钱当然不会从天下掉下来,上面说了,从老板手中来。

于是,官员结识、培养老板的用意就很明确了,那目的就是自己在“关键”的时候能派上用场。这种政商间的朋友圈,已经不是“灰色”的,而是“黑色”的了,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相比,不过是裹上了一层“朋友”的、似乎有点温情的面纱。他们在投桃报李,他们在涌泉相报,他们在急“朋友”之所急,他们在精明地计算各自的投入产出,当然,他们也在无视党纪国法,他们也在排斥一切正当竞争。他们必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生体。

“千万买官”,也就是“千万卖官”。卖官鬻爵自古有之,一个地方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此种恶劣风气,似乎也难以找到源头。但为什么一定要去找那个始作俑者呢?从落马的官员入手,线索便清晰可见。从前,汉灵帝开西邸卖官,明码标价,历来被视为空前绝后,但卖官得来的钱是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如今,一顶县级“乌纱帽”私底下竟卖出千万元的高价,恐怕连汉灵帝也自叹不如,问题是,这么好的买卖,收入上缴国库了吗?如果没有,又肥了谁家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滕朝阳

半月谈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