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专栏作家 >> 滕朝阳 >> 改革年代的人性化与化人性 >> 阅读

改革年代的人性化与化人性

2013-12-06 09:11 作者:滕朝阳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tianye
分享到:

文 滕朝阳

德国制造业称雄全球,如今却在北京遇到了“技术失灵”的尴尬。

据《参考消息》援引香港媒体的报道说,德国生产的地铁检票机在北京“水土不服”。工程师每年都要从德国飞来中国好几次,处理各种技术故障,尤其是系统失灵,但截至目前,外国技术人员还没有想出一个有效解决方案。依我看,除非“欧洲标准”向“中国标准”表示臣服,否则,他们是没有出路的。

但所谓标准,又不是或主要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技术背后的人性。在欧洲,乘客之间总保持一定距离,德国工程师或许因此认为,两张票之间有两至三秒的间隔便足够了,其技术也应是建立在这样的行为习惯之上。但到了中国,对匆忙的乘客来说,即使半秒的间隔也嫌长。这话有些刻薄,仿佛说中国人都是急性子,但以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人,每天都不难见识蜂拥的人群争抢过检票通道的忙乱。眼下是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大家看上去都争分夺秒,虽然不能确知争抢是为了高效率地做事,还是一种无目的的习惯。

以两至三秒间隔的预期,来应对半秒间隔也嫌长的现实,自不免归于失败。但所谓“技术失灵”,或许不是德国的技术真有缺陷,而是其技术还不够人性化。但相同的机器在欧洲多年来运转良好,为什么在中国却总是出问题呢?这只能说,这机器只符合欧洲公民的人性,不符合中国公民的人性。结果也就只能是,要么从软件到部件对产品加以改造,以实现中国人所认同、可接受的人性化,要么卷铺盖走人。就像美国要在中国销售汽车,若不重新设计喇叭使之更符合中国人高频率的使用习惯,一样要“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称得上“古已有之”,在清末更是大行其道,“人性化”则近些年才开始流行。人性化是个好东西,虽然人们的人性仿佛很有点不同。比如在有的城市,地铁车厢是禁止饮食的,不听劝阻的将处以高额罚款;但在另外一些地方的地铁车厢,禁止饮食的标牌虽随处可见,乘客依然大吃大嚼,决不会有人来干涉,更不必说遇到罚款这样不人性的事。看上去,后者似乎比前者更人性化,虽然给公众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天壤之别,但似乎也只能说是人性的差异,“欲速则不达”、“强扭的瓜不甜”,这样富于人性的老话,我们还有很多。

不过,好像也未见外国人或外国公司和我们来一场关于人性的辩论或较量,如果外来产品通过技术改造以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也并不表示对中国式人性的认同,不过是利益驱动而已,谁会和利润过不去呢?何况,像地铁检票机这样的东西,以中国之济济人才,又不是造不出来?更何况,自己人总比外人更了解同胞的脾气,一定能拿出符合国民人性化的产品,再加上价格的优势,取而代之不会是难事。但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外国技术的变通还是中国制造的替代,受到尊重的是不同于外人、仿佛也很有点个性的人性,眼见得这人性愈发不可撼动了。

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文明规范在中国失灵,总不好一口咬定是因为人家的技术或规范不好,或许只是发展阶段不同的一个注脚。但如果中国人并非注定要生活在外国设备为之束手的环境中,如果在强调自我人性的同时能看到别样的人性,那么主张人性化的另一面一定还站着化人性的思考。搞市场经济是合于普遍人性的选择,但只有立于良好法律和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才能有力塑造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暗合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性;个人权利的张扬与对有限政府的诉求,也应孵化出建构并适应公共生活的人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中,人性化和化人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滕朝阳

半月谈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