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人物 >> 查立:上海适合创业,别再“黑” >> 阅读

查立:上海适合创业,别再“黑”上海

2015-04-14 22:17 作者: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hanhaochen
分享到:

天使投资人查立说起话来总是很直白,“大学生有得是时间和精力,为什么不创业?”他是极少数支持大学生在大学一毕业、甚至大学就读期间就创业的“天使”。大多数时候,天使投资人对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年轻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持“铁定不投”的态度。

这位曾在大学期间因为对一些课程表示不满而遭开除的“坏学生”,如今手里攥着大把钞票,想要鼓励当代的大学生跟着他“学坏”。效果却实在不咋地,有时“白给钱”也没人应声。

公众还是对大学生创业有“偏见”

最令查立感到惋惜的,是两年前的一个男生。他是一个国际性创业大赛的前三名获奖者之一,查立毫不犹豫地要“投”他,“就是给他钱,让他大胆去折腾,我连股份都不占,就是陪他玩儿”。

来自广西一个毫不起眼大学的那位男生,通过互联网与一名日本学生、一名西班牙学生、一名丹麦学生联合组成了一个创业团队,开发了一款非常独特的“心灵游戏”。他是团队最核心的成员,负责游戏主体的开发。

查立看好这个项目,因为这是一种他过去从未见过的游戏类型——通过双人联机,实现心灵互通。他指示手下的投资经理,午休时约那个男生出来吃饭。

凭借自己多年在游戏行业投资的经验,查立确定,这个男生只要稍微扶一把,很容易就能走上创业的道路,说不定还能另辟蹊径。他具备一个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大多数条件——掌握核心技术,就读于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家族具有创业基因——他的父母,都是白手起家的浙江商人。

然而,就是这个“条件极好”的男生的选择,令查立大跌眼镜,“他吃完午饭,当天下午,竟然买了一张回广西的火车票,跑了!”共进午餐时,查立告诉这个男生,他可以申请休学一年或一年半,投入全部精力把这款游戏做出来。他甚至颇有底气地说,“如果学校不同意,我去找你们校长谈。”这个“跟校长谈”的机会,该男生压根儿就没给他。

查立觉得,这是公众对大学生创业存在“偏见”的一个缩影。类似的缩影还有——租用偏远小区公寓楼办公的创业公司,总是为招不到雇员而郁闷;创业中的大学生,总是把自己打扮得“越老越好”;父母总是敦促孩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创业,“他们宁可去国企打杂、去考公务员,而不去创业。”

与查立的感觉一致的是,4月2日,团上海市委联合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1924名求职适龄青年做出的调查显示,青年最青睐的是到“国有企业”上班,比例为38.6%,愿意去私营企业工作者仅为8.9%。然而,2014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发布的招聘岗位仅占全市岗位总数的10.3%,私营企业岗位数却占到总数的48%。

“天使”不要总是倚老卖老

与国内大多数天使投资人不同的是,查立对大学生初创企业“情有独钟”。他在上海莘庄的办公室里,为七八十个只能被称作“项目”而离公司还很远的创业团队提供“体面”的办公场所,其中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初创企业。

不是他不敢“孵化”大学生初创企业,而是这类企业实在太少了,“都被那些倚老卖老,让他们(大学生)不要创业的投资大佬们吓怕了。”查立的起点创投基金有两块业务,一方面是天使投资基金,另一方面是创业孵化器。孵化器完全是公益机构,绝对不挣钱。他乐见更多的“虎胆”大学生入驻其中,哪怕是休学创业者。

这一切,来自于一次“倚老卖老”的惨痛经历。那是起点创业营扶持的第一批“创业预备役”,有一家名叫“饿了么”的小公司,在这里借了两个工位。查立清楚地记得,这是一家他很欣赏的大学生初创企业。一周后,他们要求从两个工位换到一个小工作间;两周后,他们要换大房间;又过了两周,他们需要更大的房间。

第一次与“饿了么”团队聊天,对方告诉查立,自己一天的业务量是两三千单。“我问他们,你们做到年底预计每天多少单?他们一拍脑袋,10万单!”这个回答,查立当时只能表示“呵呵”,“一看就是大学生初创公司,拍脑袋就说!”

这个经验丰富的投资人当时判断,“饿了么”单日业务量能翻两三倍已经了不起了,翻几十倍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正是这个“一拍脑袋”的“决策”,垫定了胜局——“饿了么”当年年底完成日接10万单的业务量,第二年日接单数达到50万单,如今,这家从2009年起步至今才6年的“小公司”,每天业务量200万单。

公开数据显示,这家“小公司”最近一次E轮融资3.5亿美元——投资者来自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以及红杉资本。

查立觉得,这是典型的“倚老卖老”的后果,“大学生创业,没经验、没限制是优势,不是弱势。投资行业,有太多大佬喜欢打击大学生初创企业,吓唬大学生不要创业,他们一方面离不开苹果、谷歌,另一方面却不鼓励大学生创业,这是在打自己耳光。”

真正的创业不是靠政府扶持的

颇具调侃意味的是,上海这座没有“BAT”(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3大互联网巨头)的城市,最近有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打算。对此,有些“毒舌”的投资人查立举双手赞成,他觉得上海这样一座冷静、不跟风的城市,尤其适合创业。

“不是说政府去搞创业一条街、天使一条街就能鼓励创业了,真正的创业城市,政府不需要做什么,让市场去自动调节就好。”查立在其他城市见过“天使大街”、“创业公寓”,唯独没见上海这么干过,“你们不要‘黑上海’,真正的创业不是靠政府扶持的。”

实际上,上海是全国最早成立专投大学生初创项目的天使基金的城市。2006年8月成立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是全国首家传播创业文化、支持创业实践、从事推动大学生进行科技创业活动的非营利性公募基金会。

这家基金会至今,仍是全国经营最好的一家公募基金会之一。它在全上海16所高校设立了基金分会,除天使基金会,它还创设了旨在“让钱产生回报,再继续做天使”的接力天使基金。

查立说,这是他见过做得最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没有之一,“它一直在市场化运作,政府的手越来越远。”就连这家基金会的负责人,都给查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周见到张德旺老师,剃一光头,完全是个投资大佬的架势,而不再是政府官员。”

他觉得,上海没有太多的央企、国企垄断,尤其适合大学生创业,“不需要搞出多大的动静来,给大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静静地创业就好。”

目前,大学生创业最缺的,不是钱,而是指导。这种“指导”,查立说,很多投资人给不了,也不愿给,“很多投资人都是地产、贸易、制造业起家的土豪,他们对高科技、互联网行业了解太少、研究太少,而赌一把逐利的心态很浓。”

在美国的硅谷,天使投资人大多是那些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由他们扶持的初创企业,创业成功率要高得多,大学生们休学创业并不丢人;而在中国,目前对高科技创业“有感觉”的土豪实在少得可怜。

查立认为,等到一批像“饿了么”一样白手起家的科技型公司长大后,它们的创始人能给后来的创业者更精准到位的现身说法和指导,这对刚刚上路的创业者们帮助不可估量。 (记者 王烨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