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人物 >> 陈正飞:我是一个有国家情结的人 >> 阅读

陈正飞:我是一个有国家情结的人

2014-06-25 08:54 作者:晓德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编辑:tianye
分享到:

陈正飞,双语主持人、影视歌演员。1978年9月出生于中国台湾,中学时期随家人移民北美。2002年在MTV台湾VJ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十几年来活跃于两岸演艺圈,曾经或正在主持的节目遍及MTV、湖南卫视、东南卫视、青海卫视等多家电视台。

先锋语录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一开始也许是很喜欢走这条路,但是后面就会变得除了这条路之外你也不知道能够去哪。

★“中国人”三个字,其实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样的民族,很多不一样的文化,很多不一样的语言,很多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所以我觉得很荣幸。

★每个国家当然都要顾全自己的利益,但是当它们(美国、日本)侵犯到我们的利益时,我就会忍不住说几句话。

挺拔的身材,阳光的笑容,谦和而又不失大气的主持,这是很多人对陈正飞的印象。而出生于台湾,成长于北美,工作在大陆,这样的经历,又让他和他的主持风格先天地具有了多重色彩。

陈正飞很忙。尤其是当世界杯和上海电影节相遇时。作为一名出色的双语主持人,他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昨天真是个充满足球主题的一天。”6月13日,在北京接连主持两场和世界杯有关的活动后,陈正飞如是感慨。其中的一场活动,还有他钟爱的足球巨星贝克汉姆现身其间。而仅仅2天后,他又出现在上海电影节上,主持另一位国际巨星妮可•基德曼出席的电影《摩纳哥王妃》记者会。

除了这些临时的活动,陈正飞至今主持多档固定节目,如MTV的一档日播节目,东南卫视的《全民大猜想》、青海卫视的《遥控星料理》,北京卫视青年频道的《完美婚礼》等等。于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台北,成就了他空中飞人一般的生活。

做任何事都要忠于内心

《国际先驱导报》:工作像“空中飞人”一般,会感觉疲惫吗?

陈正飞:我觉得有点累。不过,工作多了就去享受工作的过程吧。其实我还挺向往自己制作一档节目,可能会比较稳定地在北京生活,然后平时去健健身,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跟朋友喝个下午茶,喝个咖啡,聊聊天,然后晚上吃顿饭。

Q:从2002年MTV台湾选拔赛中脱颖而出,12年过去了。怎么评价自己当初的选择?有过后悔或遗憾的时候吗?

A:怎么讲呢?我觉得有些东西当然自己会回头想,但是我不希望我是会后悔的一个人。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行业光鲜亮丽,其实这个行业也是特别辛苦。

我的家人其实和很多广大中国人的家庭一样,他们都希望我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但是我会觉得这个行业跟其他的工作是一样的。所以,你说我对于这一行我有没有(后悔),目前没有。

Q:也就是说很喜欢现在走的这条路。

A:其实在工作里面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不然的话很难去坚持,任何工作都是一样,一定要对这一行非常热爱。我觉得,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一开始也许是很喜欢走这条路,但是后面就会变得除了这条路之外你也不知道能够去哪。

两岸综艺市场转换是好事

Q:现在主持东南卫视《全民大猜想》,感觉和其他节目有什么不一样?

A:我觉得这样的节目会比较好玩,毕竟可以让你动动脑,动脑方式也不是那么严肃,比较活泼。加上现场有很多其他来宾,大家一起互动,猜想这个问题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真的还是假的,这种互动很有趣。

Q:你怎么看大陆综艺节目现状?真的“制作水平很高”吗?

A:对,现在不管是音乐或者是综艺节目,大陆的节目制作水平都越来越高。而且不管是幕后班底还是幕前艺人的才华,也都越来越好。所以可能在早期的时候我们听到的音乐来自港台多一些,但是最近反而是内地歌手比较受到关注,我觉得是一个好的现象。

Q:两岸综艺节目市场转换很快。

A:我觉得是必然的趋势,是市场导向。

Q:如今,跨界是艺人的常态。你现在也开始演戏了,比如电视剧《嫁个老公过日子》。与主持相比,演别人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A:演戏时,自我的创意空间会比较大一些。主持的时候大部分会以自我风格为主,变化没有太大。但是演戏的时候,为了角色就会多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小桥段。我觉得挺好玩的。

另外,主持时碰到的嘉宾流动性比较强,但拍戏的过程是封闭在一个剧组里,3个月的时间都必须要和别的演员去建立一些比较好的关系,交朋友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北京比台北对我更有归属感

Q:2010年到大陆发展后,你一直生活在北京。在你看来,北京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A:我觉得北京是一个很包容很大气的城市。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在北京碰到很多来自其他各个地方的人,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来到北京后,我结交的朋友很多,很多朋友都是北漂,也有来自于当地,但是大家都可以融洽地处在一起。

Q:你爱这个城市吗?

A:我还挺喜欢的。

Q:怎么看这里的环境问题和交通拥堵?

A:任何一个城市多少都会有不好的地方。在我印象中,很小的时候,台北也是空气特别差,交通非常拥堵。所以我觉得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如果再给北京一段时间的话,北京会做得非常好。

Q:在大陆生活4年,有没有至今仍不开心、不适应的地方?比如说多数人不习惯于排队等等。

A:这个真的会有点不太适应。另外,有时候人们在餐厅里讲话有一点大声,坐电梯时,里面的人还没出来外面的人就要进去,还有随地吐痰,这些都有点不太习惯。

Q:这也是成长中的必经阶段?

A:很多台湾朋友就跟我讲,说你怎么会习惯内地的一些生活环境,随地吐痰啊什么的。我就说台湾早期经济刚要起飞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子啊。那为什么别人给你这样的机会生长,你不给别人机会成长?

当然,有时候我还是会很生气了(笑)。

Q:现在每年在大陆时间多,还是在台湾多?北京是“回家”,如何形容回到台北呢?

A:在大陆会多一些。我现在回台北就说“回台北”。其实我对台北还是有感情的,有时候回去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时是爸妈从加拿大到台北,我们到台北聚会。台北对我来讲,现在归属感没有那么重,现在我感觉是北京更有归属感。

为中国文化而自豪

Q:在台湾出生,移民海外,现在虽然是加拿大籍,但你对中国和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好像一直很清晰和强烈。

A:是,我对于中国的认同感是来自于家庭。我们家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台湾本地人,属于是外省人,我的生活环境,还有所知道的一些东西,其实都跟大陆的文化息息相关。然后台湾的早期教育,还是一个大中华的教育,所以我们会觉得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特别伟大的国家。

所以,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差不多初二初三时,我已经到美国一段时间了,那时候就跟美国的老师说,21世纪绝对是中国人的世纪。

Q:那是什么时候?

A:1993年。

Q:二十多年前。为什么那时会如此认为?

A:现在自己回想,也想不出来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那时对中国没特别了解,可能就觉得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经济也开始慢慢有了起色,就是有莫名的感觉。那时美国的老师还特别纠正我,说不可能。美国这么强大,中国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把21世纪变成中国人的世纪。

这样的想法,可能就是来自于家庭的教育还有我对于大国文化的一种崇敬。我觉得是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来自于小时候看的历史,来自于写的文字,来自于我爷爷在我5岁的时候带我去看的京剧。这种自豪感,是没办法磨灭的。从家里的教育,到生活中的细节,再到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认同,都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

Q:你曾说,“在北京大家说我依旧台湾腔,回台北大家一直说我北京腔”。会有身份认同的焦虑感吗?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A:我没有哎。因为不管是台湾腔还是北京腔,我觉得都是中国人。北京就是个大熔炉,会有来自各个地方的人。“中国人”三个字其实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样的民族,很多不一样的文化,很多不一样的语言,很多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所以我觉得很荣幸。

钓鱼岛本来就是中国的

Q:去年8月菲律宾接收美国军舰后你曾表达愤怒:“日本就钓鱼岛颠倒黑白,美国坐视不管甚至姑息养奸,难道美国梦就是建筑在其他国家的权益上?”

A:我是一个比较有国家情结的人,之前也常表达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态度。我觉得,菲律宾或者美国还有日本都是一样的,他们(在领土等问题上面的做法)挺让我愤怒的。

在生活中我也会跟一些国外的朋友有这方面的争论,我会跟他们讲:比如我们那时候住在一个别墅里面,别墅有前院也有后院,当时自己家发生点小矛盾,没有办法顾上后院,结果小区人说那后院给隔壁的人去管理一下吧。我没顾上管理,不代表后院就要给隔壁的人吧?只不过我没顾上而已啊。那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怎么可能会去给别人?

Q:他们会理解吗?

A:后来会理解。他们一开始说:那时候,我们也去问过你们要不要来管理下这块土地,但是你们没有理我们。我说:这块土地根本就是我们的啊,跟我们有没有理你们有关吗?

Q:你在中学时就赴美读书,现在怎么看美国?

A:其实早期我是有美国梦的。那时候是90年代初,我特别喜欢去迪士尼乐园,觉得美国什么东西都好。后来慢慢地,虽然也不能说特别了解美国,但现在没有那么喜欢美国了。当然我所谓不喜欢美国和日本,不是说我讨厌美国人讨厌日本人,而是我不喜欢他们政府的做事方式。每个国家当然都要顾全自己的利益,但是当它侵犯到我们的利益时,我就会忍不住说几句话。(记者 晓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