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人物 >> 姜昆对话苗阜:“大腕”是怎样炼 >> 阅读

姜昆对话苗阜:“大腕”是怎样炼成的

2014-04-26 09:14 作者:王秀琼 双瑞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tianye
分享到:

4月24日,姜昆向苗阜(右)及其搭档王声推荐一件对口相声作品《啃哥》。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同样尝过一夕爆红的滋味。一位是从艺几十年的相声名家,一位是正在追逐相声梦的“80后”“娘娘班主”,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作为新华社“中国梦•追梦故事”大型集成报道的助梦环节之一,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的姜昆24日应邀对话“追梦人”西安青曲社相声演员苗阜,为他的梦想助力“支招”。

“年轻人要有忧患意识,而不是舍我其谁、霸气十足,才有可能成‘大腕’。”姜昆对苗阜及其搭档王声的作品十分肯定,还向他们推荐了相声剧本。

“我特别希望年轻人快点出来,结束目前不算青黄不接,但也供不应求的局面。”姜昆说。

“快马三枪”

今年春节,因为北京卫视春晚上的一段《满腹经纶》,一直在小剧场“摸爬滚打”的苗阜和王声一炮打响。姜昆对此表示,这一代年轻演员能出来特别好,他提醒有了名气后要“快马三枪”,一个一个作品接着上。

上世纪70年代末凭借一段《如此照相》一夜成名,姜昆回忆说,自己从那之后心里就打哆嗦,担心以后的作品比不上,一直战战兢兢的,“永远害怕明天接不住今天。”

姜昆说,相声的继承和创新是两个轮子,少一个肯定走不正,不能忘掉相声的传统,包括老活儿和精神。

姜昆告诉苗阜和王声,相声演员是一个群体,应该“对同道心存平实,于艺术怀抱忠诚。”

“道得走正了”

苗阜和他的青曲社越来越火,但他坦言,一些相声表演里的低俗内容对他们冲击很大,最怕的就是社团里年轻演员的价值观“走偏”。他对此很警醒,在青曲社设了党支部和团支部,这在全国的小剧场里都不多见。

王声也说,以前听相声是听“帅卖怪坏”,现在是听“腐萌贱坏”,观众的口味变了。

姜昆说,现在最流行的艺术有两种,顶尖的和最俗的,这个“俗”不是民俗而是低俗,是过去已经被老一辈扔了的。他告诉苗阜和王声,要有文化自觉,“道得走正了。”

姜昆笑言,他批评一些庸俗的相声表演时,在网上招来骂声一片,“前面无对手后面无敌人”一通挨打,连大学教授都跳出来批评,苗阜和王声这么年轻就有这种清理低俗内容的觉悟,“很难得。”

“我想写个rap,怎么写都是快板”

关于创作,苗阜和王声表示压力很大,一些新鲜的东西和时事,往往刚在舞台上说过就过时了,创作跟不上现实生活的变化。苗阜举例说,现在“80后”高兴了在网上打“哈哈哈哈哈”,“90后”高兴了就打“23333”,他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引发了姜昆的共鸣。他说,观众当时评价《如此照相》,认为说出了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但现在思想自由了,时代变了,相声演员要知难而进不断研究新的东西。“年轻人的思维跟我们不一样,我想写个rap,怎么写都是快板。”

小剧场是广阔天地

在远离京津等相声发源地的西安经营青曲社,苗阜经历过不少困难,他说:“做小剧场无援兵无战场,没有标杆,判断不出做得怎么样。”

姜昆回应,小剧场给了年轻相声演员广阔天地,比起广播电视,局限要小,就像他们当年到连队和老百姓家里演出一样,是磨练相声演员的好地方。

姜昆表示,如今中国曲协已成立小剧场专家指导委员会,探讨小剧场繁荣的正路。

对于苗阜和王声自称“西北相声”的说法,姜昆认为不合适,因为西北还缺少自己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和传承。王声追问,要让代表人物和作品多到什么程度,才算形成一个流派?姜昆则答,流派不能自封,而是特点鲜明被许多人评论总结、自然形成的。他表示,苗阜和王声的突出特点是年轻,表演中没有大起大落,非常好。

梦想是什么?

关于“梦想”,两代相声人各有妙语。

苗阜说,他的梦想很简单,踏踏实实说相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声说,他“有房有床有书就够了”。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别让我过早地离开相声舞台!”64岁的姜昆大笑,“我已经到了该离开的年纪,但我仍然希望有一口气也要在舞台待着,能继续发光发热。”(记者王秀琼 双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