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评论 >> 春节回不回去都要有“家和远方” >> 阅读

春节回不回去都要有“家和远方”

2018-02-14 17:28 作者:乔杉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孔德明
分享到:

每逢佳节倍思亲,马上就要过年了,此刻最盼望的就是回家过年。但是,如果你给父母发一条这样的信息:“我今年不回家过年了”,会收到怎样的回复?在朋友圈看到一组“爸妈我不回家过年了”的对白,真的很精彩。有人调侃说,“我可能有个假爸假妈”,还有人选择无言以对,满满的全是爱。

这组对白不仅走心而且扎心。比如,“爸,我过年不回家了”,“好的,过年我要和你妈一起去旅游,你照顾好自己”;“妈,我今年不回家过年了”,“你又没有男朋友,能去哪里”;“爸,过年不回家了”,“那太好了,你妈妈给你的压岁钱都是我的了”……对话透露着幽默与亲情,或许就是春节回家的意义所在。

当然,这组对白更多来自艺术创造,未必就是生活的真实再现。对于处在具体情境中的上下两代人来说,面对“春节不回家”这种沉重的话题,最容易出现的可能是不解风情的沉默,而不是你来我往的幽默。但不管如何,现在中国人的上下代关系已经明显放松了,不再像过去一样紧张和拧巴,汪曾祺讲过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因此,这组对白并没有完全脱离生活。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看到这组对白,那种对家的渴望,在无数人心中蔓延。导演于蓝在微博上讲,“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春节一家团圆,小时候过节父母张罗给我们买新衣做饭,长大赚钱应该反过来孝敬父母!我觉得无论穷富都应该回家过年!花多少钱不重要,重在陪伴!”这也是很多人的共识。所以,很多人不辞千辛万苦,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回家,这才构成了特有的春运现象。

有回家的人,也有不回家的人。无论有着怎样的期望,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回家的人。有一句话,不回家需要千万个理由,回家不需要理由。其实回家、不回家都需要理由,特别是不回家的理由,未必就是想象的那样,其中的鸿沟更不是一句期望所能抵达的。

有人总结了“不回家的N个理由”,比如回家花费高,与父母亲友没话说,担心遇到逼婚,焦虑各种攀比,还怕因为混得不好被瞧不起……这些理由,大多是功利性的,对此当然可以提出批评。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些理由是客观存在的,而其对应的社会背景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社会问题,站在道德高地的人甚至也可能是推动者,不应该把锅让个别人来背。更重要的是,在打破社会功利心态、纾解回家焦虑上,我们能够做什么,又做了一些什么?

有些人不回家还有着深深的无奈。每年春节,城市都会遇到保姆荒的问题,很多人为之焦虑。有人走了,也有人留下来了。有一些人选择留在城市、留在远方,他们更多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因为生活所迫,有的只是为了春节期间能够拿到更多工资。这是他们的生活,未必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可他们还是给予了选择。面对这些不回家的人,道德说教是苍白的。

还应该看到,有种不回家叫做崇高。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对不起,今年就不回家过年了》,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只能默默地看着朋友圈,笑而不语。他们回不了家,不是因为不想家,也不是因为抢不到票,而是因为祖国需要他们。这就是军人,在新年到来的时候他们也思念家乡,思念家中的亲人,只是因为责任在肩,只能默默朝着家乡的方向张望。还有其他一些岗位,也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了。

因此,呼吁回家过年别成为道德绑架,春节回不回去都要有“家和远方”。很多“不回家过年”的人也应该得到尊重,他们在远方的坚守注解了“我们不一样”。(乔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