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评论 >> 发帖留言不是法外之地 >> 阅读

发帖留言不是法外之地

2017-08-28 16:42 作者:雷雨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编辑:孔德明
分享到:

浏览体育比赛的跟帖,“地图炮”频频出现;翻看热门微博的评论,一言不合就“开撕”……近日,《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出台,将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曾经广为诟病的互联网乱象有望得到缓解。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需要与时俱进。《规定》的亮相,与网络舆论环境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互联网的进步固然提高了人们的信息沟通效率,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冗余、失实等垃圾信息或谣言的泛滥。尤其到了今天,告别了早期原始生长的“黑暗森林”状态,网络发展进入了信息高度提炼、权利责任清晰的新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帖留言等内容作为《网络安全法》的分支领域,对网络立法进程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直以来,发帖留言从来都不该是“法外之地”,长期的纵容产生了不少信息安全的漏洞。纵观《规定》全文,涵盖了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工具等诸多平台,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引入了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监管主体、平台经营者、网民用户等各个主体进行了规范,从根源和渠道两方面杜绝不良不实信息滋生的空间,为网络环境正本清源保驾护航。

反过来说,同通信领域“手机实名制”一样,《规定》也是对个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权利意识的保障。网络信息是把利剑,剑刃的朝向取决于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用户。很多时候,不少网民被别有用心的信息所绑架、蒙蔽,或落入诈骗陷阱中不能自拔,或陷于无谓争吵里浪费口舌,或沦为谣言帮凶最后以身犯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名制可能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乱象,但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网络用户架起一道最基本的“防火墙”。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需要过程,效果也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任何填补空白的法律法规都要有基本的谦抑态度,保持足够的弹性空间。要看到,一方面,《规定》从个人实名入手试图做到“釜底抽薪”,但必然就需要增加个人信息的采集和存放环节,监管部门和运营平台就要肩负起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漏的义务,将面临极大考验;另一方面,跟帖留言作为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手段,简单地进行“实名一刀切”难免会遭到质疑,如何平衡好网络立法、网民诉求、网站效益之间的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规定》实施的政策效果。

有人曾说,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还没有学会行走,就已经迷失了方向。无论是对已经足以驰骋马拉松的“老网民”,还是对尚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网络萌新”,一套公平有序、行之有效的规则势在必行。因为只有如此,才不会迷失在广阔的网络空间,看不到更远的美丽风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