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评论 >> 是什么样的话题引起网上众声喧哗 >> 阅读

是什么样的话题引起网上众声喧哗

2016-07-22 08: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黄帅

“一言不合就开撕”——相信几乎每个网友都在朋友圈、网络论坛中遭遇过各类话题的争执。尤其在微信群聊中,总有个别人不顾及其他群友的感受,特别喜欢在群里就敏感话题大发“真知灼见”,只要别人跟他观点不同,严厉批评的“板砖”就要拍上来,随即演化为一场“恶斗”。

在我的观察中,最容易引爆舆论的话题多是本身充满争议的新闻事件。这类新闻一般都有悬而未决和反常态两大特点。比如,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网上舆论纷纷声讨百度是骗子公司的“帮凶”,但也有人从法律角度理性分析信息检索技术服务是否有违法之处。但是,网络争议往往始于偏激,终于分裂,更多人加入讨论后,争议逐渐演化为“我也被百度伤害过所以要抵制百度”的极端化讨论。

反常态的新闻事件同样会引爆舆论。今年上半年最火的“网红”之一莫过于papi酱,不用登录她的视频主页,微信群里就能看到别人分享她的新作。有人喜欢她叛逆的姿态、夸张的表演和接地气的语言,但也有人批评她做作而无聊,在网上搜索“讨厌papi酱”并不比“喜欢papi酱”的内容少很多。

而且,很多人不接受papi酱是因为不能接受她“轻松”赚到大钱的事实——papi酱第一次视频广告贴片拍卖价为2200万元,差不多是起拍价的100倍。而当papi酱被“封杀”的消息传来后,同样是这些人从批评papi酱转向批评监管部门,甚至是借此事宣泄内心的不满,最终距离理性的争论越来越远。

还有一些与生活中切身利益有关的话题同样容易引起争执。相比敏感新闻事件,这些话题“长热”,与现实生活连接更紧密。比如,春节期间“上海女逃离江西男农村老家”话题之所以“走红”,根源在它切中了当前地域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带来的矛盾,有人从中找优越感,有人却感到备受歧视,争吵在所难免。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敏感话题还有性别“专属”,比如,有关政治、历史的敏感话题总是能在男性间引发争执,比如,“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是否正确,本来应由历史学家给出答案,但与此有关的讨论却容易被舆论盖上“爱国”或“不爱国”的帽子,甚至有人会借机以大字报的方式批判别人,这更背离了争论的本意。而有些话题则更易在女性间“开撕”,比如明星、影视剧的各种八卦话题。

要深究这些敏感话题引发争执的原因,大概还不能用某些人素质低来定论。各方信息不对称、缺乏精准沟通能力都是引起无营养讨论的因素。打过辩论赛的朋友都知道,“论而不辩”是一种无效的讨论,只是表述己方观点而已,甚至尚未争锋相对,就开始给对方“扣大帽子”。“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尽管这个道理众人皆知,但在现实中能理性平和面对敏感话题争论仍非易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