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评论 >> 警惕地方保障房建设“注水” >> 阅读

警惕地方保障房建设“注水”

2011-05-06 08:54 来源:新华网 编辑:yuanbx
分享到:

《财经国家周刊》日前刊发文章称,记者在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多个省市采访时发现,部分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将产权模糊的回迁房、福利房编入保障房以充数字;在土地“未批先建”和“财政担保贷款”的双重禁令中寻求保障房融资突破;此外,因“重建设、轻管理”而引发的保障房寻租、投机行为(例如经济适用房黑市交易)也有再度抬头的倾向。(5月4日《财经国家周刊》)

今年面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举国上下都对此寄予厚望,希望藉此破解民生难题。然而,从媒体所曝光的诸多事实来看,如何确保这项重大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仍需各地政府努力。

据报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市、区级政府为完成保障房建设指标刻意‘凑数’,将产权性质模糊的回迁房、企事业单位自建的福利房以及公务员住房,都填充至年度保障房建设目标中”,以至于“某市今年计划新建的4万余套保障房指标中,回迁房占了一大半”。这真像是“东扯葫芦西扯瓢”,不管房子究竟是建给谁的,都可以“扯”为“保障性住房”。玩这种数字游戏,不需要政府多花一分钱,就能搭建起一座“数字迷宫”,让人误以为真的完成了任务。

事实上,在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环境中,上面所下达的任何指标,都有可能被下面的各种数字游戏忽悠掉,真正需要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仍然存在。假如不能彻底封堵数字注水、数字造假,在各地“胜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背后,仍将是一个“无房可住”的大窟窿。

可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始终都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比如说,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数据库,给每套保障房都建立一个“身份证”,并将有关的信息向全社会公开,不就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吗?一套保障房,到底是“存在”还是“虚无”,当地群众自然会查个清清楚楚,还怕地方政府注水吗?保障房建成后,如何分配,如何使用,同样可以向全社会公开,这种技术问题并不难解决,关键是决心。

别把保障性住房建成一座“数字迷宫”,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质按量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地方政府当再给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