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评论 >> 警惕“政绩性”城市病 >> 阅读

警惕“政绩性”城市病

2010-10-14 14:24 来源:红网 编辑:yuanbx
分享到:

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居民的生活。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城市病。有观点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城市步上述大城市后尘。

“城市病”既然是病,当有感染、潜伏、爆发期等,下药之前,需要把脉问诊,弄清病症的特点及前世今生。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受历史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城市先后经历过为政治需要而建的“工厂式城市”,为备战需要而建的“人防性城市”和为恶补前缺而建的“还债性城市”等阶段。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似乎都与城市的真正功能相去甚远,因为从本质上说,城市建设不应是为某种功利和外部需要,而是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更美好。

如果说我们的城市病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历史病”的话,而让人遗憾的是,近年来这些旧病之上又添新伤:一种“政绩性城市病”正在各地蔓延开来。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共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却有180多个提出要建设国际性大都市,40多个提出建设中央商务区(CBD),10多个瞄准建设国际或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地方政府着迷建不切实际的大都会,说白了,这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工程”,往往对下级领导的政绩评价乃至职位的升降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寻找最快最有效的提高数字办法,各地大规模的政绩工程、土地批租和房地产投机以及不顾绩效的招商引资等办法被广泛运用。在政绩冲动和GDP诱惑下,城市的生活功能难免被忽视,而很多城市为了上述利益,不惜代价、不惜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怪象,现实中也不少见。

照理说,城市建设靠的是国家公共财政,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城市规划与建设作为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也应是集体决策的过程,从目的到手段,整个过程都要体现出社会公众的意愿。而在目前,我们的城市经济往往是“一把手经济”的发展模式,城市的管理者,也是城市的规划设计者,城市主政者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城市化发展的走向与质量。

不仅如此,规划的期效性也是一大问题。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往往有着严格的期效规定。伦敦、巴黎等城市,新世纪的规划都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而在美国很多公共资源和自然保护区,都有100年左右的规划限制。但在我国,由于城市主政者通常是四五年一届,往往导致人走政息,甚至是前令后改、前建后拆,城市规划缺少连续性与长期性,不仅浪费大量社会资源,也给后人生活留下遗患。

如果展望一下,再过30年,或者100年,我们所在的城市布局,一栋栋单体建筑,会有多少能保存下来?会否有后人谩骂我们,给他们留下一个规划混乱、不伦不类、交通拥挤、水泥桩林立、高架桥切割的城市?如此一来,城市延续的是美好生活,还是困病与抱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